
升旗儀式,同學們舉手敬禮 ■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楊林波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黃毅
7月31日,在“開好局、強信心、促發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昆明專場上,昆明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穆仁早介紹,近年來,昆明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以老百姓最關心的“上好學”問題為切入點,以名校名師名長“三名”工程和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為抓手,通過外引內培,全市短時間內新增優質學位30余萬個,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不斷得到滿足。
穆仁早表示,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昆明教育事業發展活力越來越強,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尊師重教氛圍越來越濃厚,優質資源快速擴大的勢頭較為強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高于全國10.28、4.24、7.24個百分點,教育整體發展水平達到西部省會城市較高水平。
引進23所名校
來昆合作舉辦33所學校
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由北京清華附中支持辦學,2017年9月正式開學。在昆明市大力支持下,學校依托良好的辦學環境不斷輻射,發揮名師、名校、名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2021年,學校與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結束轄區沒有高中教育的歷史。2022年,學校參與昆明市長期托管磨憨鎮的對口教育幫扶工作,定向幫扶磨憨中心小學尚岡完小(中國船舶磨憨尚岡希望小學)。今年3月,與昆明市呈貢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接管呈貢區實驗學校,掛名“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呈貢實驗學校”;4月,與云南滇中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學校成為昆明市實施“三名”工程做強優質教育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昆明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以老百姓最關心的“上好學”問題為切入點,以名校名師名長“三名”工程和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為抓手,先后從省外引進了北京清華附中、華東師大、西南大學、東北師大、上海師大等23所名校來昆合作舉辦33所學校。
“方法對頭了,一步一層樓;方法不對頭,步伐慢蝸牛。”畢昌友是云南省“中小學名校長”、昆明市“杰出園丁”。今年4月,尋甸縣將畢昌友返聘回尋甸縣一中擔任校長,并指導其他3所高中學校辦學。返聘名校長畢昌友,是尋甸縣深入實施“三名工程”,著力提升高中教育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要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省級名師工作室1個、市級名師工作室1個、縣級名師工作室39個。2022年,華東師范大學在尋甸一中開辦了兩個實驗班。實驗班在華東師大教授專家團隊的引領下,以“成都七中直播+尋甸一中骨干教師輔導”的“雙師課堂”模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示范帶動全縣高中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三名”工程,名師為根。2020年,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梁園琳入選首批“春城計劃”教學名師,梁園琳名師工作室也由昆明市教育體育局授牌成立。工作室20名正式成員分別來自尋甸縣民族中學、東川明月中學、石林縣第一中學、昆明市第十七中學等17所學校。經過頻繁的學習交流,工作室培養了一批師德好、業務精、能力強、視野廣、善創新、有情懷、愛生活的英語骨干教師,并開發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將教育科研成果推廣輻射到昆明市各縣區。梁園琳說:“我要求工作室的老師,不僅要自己成長,還要帶動身邊教師們成長。現在好幾名工作室成員已成長為各縣區、昆明市乃至云南省教學科研活動、命題閱卷的骨干力量,還有的成長為工作室的主持人,有的成長為學校的領導干部。”
昆一中、昆三中、
云大附中、昆八中等
累計組建47個
公辦基礎教育集團
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美好愿景,在昆明正加速變成現實。
“昆明市第一中學將積極發揮百年昆華的輻射引領和示范作用,充分共享各方面的優質資源,全力支持、指導和幫助昆一中宜良學校繼續提升辦學效益和水平,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為宜良縣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昆明市第一中學校長趙燦東說。今年6月,宜良縣第一中學正式加掛“昆明市第一中學宜良學校”牌子,宜良縣的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推進集團化辦學,是昆明市做強優質教育的另一抓手。近年來,本地昆一中、昆三中、云大附中、昆八中等一大批優質學校,通過舉辦、領辦、托管等方式有序拓展辦學,累計組建了47個公辦基礎教育集團,覆蓋基礎教育各學段,成員學校224所。以區域內優質學校為龍頭,采取“名校+新建校”“名校+分校”“城市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等形式,昆明市形成了“主城帶動郊縣、縣城帶動鄉村”的教育發展模式,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效應。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全學段、全域覆蓋。
集團化辦學激活了教育發展的新動能,全市各教育集團積極探索資源共建共享,整合專家團隊,通過骨干教師交流、學科基地建設、聯校教研活動、特需教師配送等形式,推動骨干教師向集團內的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流動,培養一支留得下的“高配”師資隊伍。各集團聚焦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育人目標等關鍵環節,切實開展學校攜手共建,校際互動愈加頻繁,長效交流機制已經建成。
實施集團化辦學并不是推行教育商業化和產業化,實施集團化辦學后學校的辦學性質沒有變,卻快速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優化布局布點,讓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兩年發布的全國120個城市公共教育服務監測中,昆明市名列前茅,其中2021年名列第二。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7步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在人民關心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將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辦好實事、增進福祉,努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穆仁早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將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優化優質教育資源配置:
一是著力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按照新建一批、回購一批、擴容一批的原則,全市每年將新建或改擴建至少55所公辦幼兒園;重點支持回購由公辦幼兒園領辦或公辦資源缺乏區域的民辦幼兒園;對已建成的公辦幼兒園,充分挖掘招生潛力,多措并舉,持續推動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逐年提高。
二是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增量提質。按照“市級指導、以區為主、一區一策”的原則,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準確研判入學需求,指導各縣區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專項規劃,保留足夠建設用地,嚴格落實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學校規定,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量。深入推進“雙減”“雙升”,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等方式,促進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三是著力提升縣域高中質量。出臺全市縣域高中質量提升實施方案,通過集團化辦學方式,引導和推動省、市屬優質學校舉辦、領辦、托管縣域高中,提升辦學品質;重點支持一批校舍、運動場地和實驗條件不達標的薄弱縣中改善辦學條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盡可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大力推進“區對縣、校對校”結對幫扶,積極探索一級一等(高)完中定點幫扶郊縣區的教育幫扶新模式、新內涵、新路徑,實現縣域一級高完中全覆蓋。
四是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堅持開放辦教育,充分發揮“三名”工程效應,重點考慮質量和布局,以引知名院校為主,引名師名長為主,加大政策扶持,精心做好引進名校的全方位服務工作,確保引進學校盡快成長、成熟、發展壯大,讓優秀教育人才愿意來、留得住,發揮作用好,穩妥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聯合體及中等職業教育“雙優”、高等職業教育“雙高”工作,切實增強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
五是科學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加強頂層設計,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質量并重,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優質學校+新建學校”“優質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等方式,科學推進集團化辦學,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按照以縣為主、合理劃區,深入推進中小學學區制管理,整合區域資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力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六是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人才招引機制,綜合運用人才引進、公開招聘等8個補充教師的政策,打好組合拳;整合優化教師培訓,重點加強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以及思政課、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專業培訓;深入實施“十百千名師工程”,加強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基地考核評價,充分發揮其“以一帶十、以十帶百、以百促千”的鏈狀效應。每兩月舉辦一屆校(園)長論壇,提升凝練校長辦學理念,提高辦學和治校水平。
七是充分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全面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擴大學校人權、事權、財權,把教育教學交給學校,保障交給政府,從制度安排、政策制定等全方位營造教師靜心育人、安心教學,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