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要是都變成國企、央企,你以為就好了嗎?

去年到今年,昆明出讓的房地產開發用地,基本上都被國企拿了。還有,昆明的爛尾項目如果被接盤,出手的也大多數是國企(央企)。這樣一來,昆明房地產市場上央企和地方國企的開發比重就越來越高,以后民營房企估計會不剩幾家。

國企能拿地能接盤,原因當然是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發展比較穩健,后面又有政府信用的隱形背書,所以成為穩定當下樓市的重要力量,市場也對國企給予前所未有的信任。前些天,還有讀者在云南房網相關文章下面留言說:民營開發商實在害人,以后房地產開發最好都讓國企來干。

開發商要是都變成國企、央企,你以為就好了嗎?

民營房企遭遇信任危機(圖為曾經爛尾多年的別樣幸福城)

這種觀點很有代表性,特別是恒大、藍光、俊發等房企的業主,都期盼項目由國企,最好是央企來接盤開發。而這幾家房企一大堆停工項目中,被國企接盤的也確實轉危為安,比如藍光雍錦府,被南昌建工接盤后居然提前8個月就交房了。這更讓市場對國企的信任度進一步提升。

但如果民營房企都躺下了,房地產市場完全成了地方國企、央企唱獨角戲,難道就一定好嗎?

歷史經驗早已證明,如果一個行業完全由國企占有,也許惡性競爭、投機取巧、關門跑路的情況是沒有了,但又會出現不思進取、效率下降、店大欺客、產品僵化、服務缺失、價格同謀的情況。

中國曾經完全消滅了私營經濟,在40多年前,各行各業都是國家經營,從飯店、賓館到百貨公司,從衣服到油鹽醬醋,所有商品和服務都是國營企業提供,但商品短缺、質量差、服務糟糕是那個時期的普遍體驗。

國內房地產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全面終止福利分房以來,城市建設水平、人均居住面積之所以大幅度提升,與民間資金大量進入,民營企業紛紛參與房地產開發有很大關系。民營房企因為激勵機制、產權體制的不同,也比國企更有創新動力和做大愿望。國內房地產行業的許多開發模式、產品模式、運營模式,最先都由民營房企探索、創立,尤其是在產品研發和創新方面,民企比國企更積極,更大膽,這也是兩類企業內在的激勵機制不同而決定的。

開發商要是都變成國企、央企,你以為就好了嗎?

市場化和民間資本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推動了城市的快速發展

當然,民營房企的探索也未必都是正面的,像前幾年風靡一時,最終導致許多房企債務爆雷的高周轉開發模式,也是民營房企首先采用,后來也蔓延到國企陣營。但這并不能否定民營房企不斷探索的意義。

如果民營房企全部消失,市場完全被國企占據,雖然停工爛尾的情況確實會少很多,但少了民營房企的競爭,房地產的開發效率、開發水平、服務意識、多樣化程度都會下降,市場將逐漸僵化,房價卻未必會下降。

實際上,在一些城市,隨著民營房企的逐漸退出,某些國企占據市場后已經出現了產品倒退的情況,比如北京就是如此,有的國企在北京獲得極其優質的地塊后,因為產品不愁賣,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營銷方式、服務質量,都出現開倒車現象。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