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龍陵:滬滇協作情滿山村

時下,走進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鎮白泥塘社區龍潭山搬遷安置點,一陣陣歡聲笑語不時從加工廠飄蕩而出,循聲而至,四五十名村民正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石斛楓斗加工。

已是不惑之年的龍潭山三組村民岳連香是家里的“頂梁柱”。以前夫妻倆在承包土地里“刨食”,大女兒在省城讀大學,小女兒在縣城讀高中!熬薮蟆钡纳钪С,壓得夫妻倆喘不過氣來。自從搬遷安置點建起了加工廠,岳連香一年四季雷打不動在加工廠加工楓斗,每月收入3000多元。

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岳連香別提心里多高興!耙粋月就能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對我家而言是天大的好事,要是沒有這份收入,兩個女兒根本沒法完成學業!痹肋B香發自肺腑地說道。

近年來,一茬又一茬援滇干部遠赴龍陵,用雙腳丈量“第二故鄉”的每一寸熱土,深入基層一線用心體察群眾的實際需要。在援滇干部的接續努力下,大批滬滇協作專項資金落戶到龍陵的村村寨寨,解決了廣大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臘勐鎮白泥塘社區龍潭山搬遷點涉及7個村民小組224戶,919人。這7個村民小組世代居住在陡峭的半山腰上,生活環境極為惡劣。為有效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2016年,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和項目實施,白泥塘社區7個村民小組集體搬遷至龍潭山。讓搬遷群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提升群眾滿意度,全面促進和推動搬遷農戶增收致富是社區的頭等大事。援滇干部在深入一線了解社區實情后,積極協調滬滇協作專項資金。2018年底,一棟規范化的加工廠房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區采取“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企業進行石斛楓斗加工和苦蕎產品加工。2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生活增添了“顏值”,滬滇協作資金的注入讓群眾鼓了“錢袋子”。每每提及滬滇協作,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楊金莊無不感慨地談到!皼]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群眾就是‘穿新衣、過苦日子’,換了環境過更苦的日子。群眾有了穩定的收入,我們也安心!

據了解,自2017年滬滇協作以來,臘勐鎮一直堅持“滬滇協作情誼深,山海守望一家親”原則,把滬滇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臘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使用好滬滇協作政策作為帶動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扎實作好項目謀劃、建設、服務、管理“四篇文章”,全力以赴保證滬滇項目發揮實效。

據統計,臘勐鎮謀劃實施了14個高質量滬滇協作項目,爭取滬滇協作資金1955萬元,惠及群眾20000余人,貧困人口5200余人。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項目8個,涉及資金960萬元;產業發展項目5個,涉及資金975萬元;文化提升項目1個,涉及資金20萬元!皽釁f作情誼深,山海守望一家親!痹谠岣刹空媲閹头鱿,龍陵山區群眾生活有了“顏值”,鼓了 “錢袋子”。

云南網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李長明 周青 攝影報道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