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召開質詢會議,對云南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標滯后問題進行質詢,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到會答復。《關于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達標滯后的質詢案》,由13名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名提出。
經過組成人員的合議和測評,省人大常委會認為,省衛健委對存在的問題答復認識到位,態度誠懇,措施可行。要求省衛健委對質詢問題深入研究,認真整改,3個月內提交書面整改情況。省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監督,以求取得實效。
2018年,國家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制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國家標準。2022年,修訂了該標準,并對兒科醫療服務、老年人衛生服務、心理健康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合理用藥服務、中醫藥服務以及加強安全生產等提出新要求,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優質高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省人大通過深入調研,以小切口“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滯后”,發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足,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
首先,達到推薦標準的數量不夠。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機構150家,占比9.87%,國家要求是12%。
其次,達標質量不高。已達標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與國家要求還有差距。比如,全科醫生和公共衛生服務人才配備不足;急診急救能力不足、急救設施配置不全、急救及緊急轉運救治能力薄弱;檢查檢驗能力不足,結果準確率不高;雙向轉診制度沒有落到實處,下級醫院上轉的渠道相對暢通,上級醫院下轉的病人基本沒有;家庭醫生簽約率不高,服務開展不到位;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沒有做到全覆蓋;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不規范,有的州市居民個人健康基礎信息臨床使用率基本為0。
第三,指導和督促不到位。截至2022年底,通過機構自評、縣區初審、州市復審、國家推薦標準省級驗收,全省累計達到國家能力標準機構1271家,達標率為83.62%,達標比例位居全國第5位,但基層衛生健康發展主要評價指標全國排名28位。
質詢及答復
305名專家團隊分片掛聯指導
黃為華:作為行政主管部門,省衛健委如何督促各地嚴格標準、確保實效,提高達標質量,推動云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高質量發展
省衛健委: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針對達標率較低的外科、康復、老年人醫療服務等短板弱項,依托云南省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建設,重點加強二級及以下常規手術、兒科、傳染病篩查防治和康復等臨床科室建設。開展標準化慢性病診療專科建設,提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等主要慢性病綜合防治水平,提高老年人醫療服務能力。開展中醫館和康復科建設,在中醫康復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西醫康復功能,提高基層中醫服務能力,補齊康復服務短板。
“一院一策”強幫扶強指導,全力提升達標質量。省和州市共同組建305人的專家團隊,分片掛聯指導。其中,8個專家組分片包干幫扶工作滯后州市,固定幫扶3年,省級每年至少組織2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創等達標工作專題培訓,做到專家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積極推進縣鄉一體化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級醫共體牽頭醫院對鄉鎮衛生院進行駐點幫扶指導,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到一線、精準指導、現場帶教,幫扶基層提升創等達標質量。
有序拓展日間照護等服務
湯培遠:如何通過加強分類分級指導和動態監管,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省衛健委:將逐步推進分級分類精準管理,推行差異化功能定位和分類管理。對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的,有序拓展社區康復、日間照護等服務。
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監管重點,重點監督設施設備是否配備達標并投入使用、診療服務是否規范、是否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是否嚴格執行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醫保基金使用管理是否規范等方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執業、規范管理水平。
以績效評價為“指揮棒”,對所有服務能力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及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5個方面開展年度績效評價工作。根據評價情況分優秀、良好和一般3個檔次,對評價結果應用實行與單位年度責任目標、與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兩個掛鉤”。分年度組織達標機構,對照2022年標準開展自評和復核。
提高心腦血管救治站覆蓋率
趙正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救治能力不足,醫療資源下沉不夠。
省衛健委:在鄉鎮衛生院已建成708個心腦血管救治站的基礎上,拓面再建設。鄉鎮衛生院心腦血管救治站覆蓋率,從51.7%提高到75%,推動心腦血管救治站暢通轉診通道,達到胸痛救治單元標準。同步提升基層創傷外傷、食物藥品中毒等救治能力,對減少農村群眾心腦血管、中毒、創傷等疾病致死致殘風險發揮積極作用。積極推進基層慢性病診療專科、康復科、中醫館等建設,提升適宜病康復和慢病診療服務水平。
2023年,實現在120家開展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規范檢驗檢查服務,提高質量。支持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檢查檢驗能力建設,輻射周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享共用檢驗檢查資源和服務,提高常見多發病規范化同質化醫療水平。
引導資源和患者向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下沉,實行“城市三級醫院包縣、二級醫院包鄉、鄉鎮衛生院包村”組團式幫扶。以城市醫院巡回醫療對口幫扶、縣鄉派駐服務等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對稱供需信息、整合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精準下沉,持續滿足基層病患群眾需求,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服務。
衛生人員和鄉村醫生每年輪訓一次
錢聲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不高,與群眾企盼有差距的問題如何解決?
省衛健委:將積極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設立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心,統籌建立“村級健康監測、首診評估和就醫引導,鄉級上下聯動、組織服務和有序分診”的協同工作模式,為簽約居民提供“防治管康一站式”服務。針對慢性病患者、“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分類編制服務清單,指導基層結合實際拓展豐富服務內涵。構建村(居)委會及其公共衛生委員會與家庭醫生“一對一”對接機制,支持協助家庭醫生開展簽約服務。
多渠道擴增家庭醫生隊伍。吸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公衛醫師、專科醫師、藥師等衛生技術人員加入家庭醫生隊伍。在縣級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設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技術指導團隊,或選派專科醫師直接參與服務。
促進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擴量提質。開展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提升重點傳染病防控、流行病學調查、婦幼等基礎核心能力。推進“省管縣用”對口幫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鄉鎮衛生院招聘大專及以上學歷醫學類專業畢業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給予一次性獎補。開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技、藥、護等衛生人員和鄉村醫生適宜的全員培訓,重點強化“管慢病”能力,鞏固基本服務技能。每年輪訓一次,連續實施3年。
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網格化管理。制定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突出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和滿意度3個維度,優化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強化對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和公共衛生服務的監測評價。
培養源于本鄉本土的大學生鄉村醫生
張劍萍:基層醫療隊伍素質不高,結構不優的問題如何解決?
省衛健委:將拓寬人才招聘渠道“引才”。支持5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鄉鎮衛生院,招聘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醫學類專業畢業生,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對所聘大學生給予一次性獎勵補助。引導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并限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建立醫療衛生人員“下沉、流動、共享”的用人機制,采取巡診、派駐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實優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
加強培訓力度“育才”。依托省內醫學院校等機構,開展醫師資格考前培訓,提高考試通過率。對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及以上執業資格的在崗鄉村醫生,在現有待遇基礎上進一步給予激勵。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培養一批源于本鄉本土的大學生鄉村醫生,做好定向醫學生就業安置和履約管理。
落實薪酬分配政策“穩才”。落實全科醫生激勵機制,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時,單列“全科醫生津貼”項目,并結合艱苦邊遠、工作任務和服務年限等因素,對全科醫生給予每人每月300—500元的補貼。按每人每月平均200元的標準,省級財政持續補助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優化激勵政策“留才”。對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原則上5年核定一次,創新編制管理方式,盤活用好存量編制,提高編制使用效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聘醫療衛生人員,可實行“三放寬一允許”傾斜政策,招聘時可降低開考比例、加大專業素質考試成績權重等。落實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傾斜政策和崗位補助政策。各類人才項目、榮譽表彰、評獎評優向基層衛生人員傾斜。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