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五月,云南省正值夏日炎炎,氣溫持續上升。這個時節人們通常喜食一些生冷食物,與此同時細菌在高溫環境下會迅速繁殖,繼之產生大量毒素污染食品,大眾食用被細菌污染的生冷食品后便會導致食物中毒。云南疾控發布最新提示,詳情如下:

“云南疾控”微信公眾號截圖
5月防病提示:貪嘴一時爽,患病莫慌張!謹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1 細菌性食物中毒知多少?
細菌性食物中毒屬于常見的食源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在進食被細菌或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所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此中毒具有迅速性、廣泛性的特點。
我國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每年發病人數可高達達9411.7萬人次,患者中毒后,在2-24小時內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繼之發生身體乏力、脫水、昏迷等現象,中毒嚴重者可出現各種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危及患者生命。
2 常見致病菌極易污染的食品有哪些呢?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廣泛分布于家畜、鳥、鼠類腸腔中,在動物中廣泛傳播并感染人群。患沙門氏菌病的帶菌者的排泄物或帶菌者自身都可直接污染食品,常被污染的食物主要有各種肉類、魚類、蛋類和乳類食品。
椰毒假單胞菌
最適生長溫度和產毒溫度分別為37℃和26℃。中毒后無特效治療藥物,致死率極高。易污染變質的銀耳、木耳、谷類發酵制品(如酵米面)和淀粉類制品。
葡萄球菌
污染的食物主要是營養豐富的含水食品,如剩飯、糕點、涼糕、冰淇淋、乳及乳制品,其次是熟肉類,偶見于魚類及其制品、蛋制品等。
志賀菌
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通稱痢疾桿菌。病人和帶菌者的大便可通過多種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圍環境,夏秋季天氣炎熱,蒼蠅滋生快,蒼蠅上的腳毛可黏附大量痢疾桿菌,是痢疾桿菌重要的傳播媒介。
李斯特菌
常見污染食品為乳及乳制品、肉制品、水產品、生食瓜果蔬菜、壽司、三明治和冰淇淋等。尤以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長的乳制品、肉制品最為常見。
3 認識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幾個誤區
加熱就可以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大部分細菌高溫加熱很短時間就可被殺死,但有的細菌高溫加熱后仍然能產生致病毒素導致食用后中毒(如葡萄球菌)。
冷藏可以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大部分細菌在低溫中無法正常生長,而有的細菌喜冷而不喜熱(如李斯特菌),在5℃至-20℃可存活一年。因此大家常因食用未徹底加熱、冰箱冷藏熟食、乳制品而發生中毒。
食物的外觀和氣味無異常就可以安全食用
大多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并不會改變其外觀或氣味。
4 如何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1.保持清潔,包括手部、用具和環境清潔;
2.生熟分開,包括生熟食物分開、用具分開、使用和儲存食物的器皿分開,將生肉、家禽、海鮮和雞蛋與冰箱中的所有其他食物分開;
3.食物燒透煮熟,剩余飯菜再次食用時應徹底加熱;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4.食物原料和水應干凈安全,同時要有合適的儲存溫度;
5.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
5 發生中毒后的處理措施
大多數人只有輕微的疾病,持續數小時到幾天。但是,有些中毒癥狀較重者,一旦發病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來源:云南疾控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