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來,昆明市積極開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圍繞此項工作,昆明經開區緊扣人民群眾文化需求,補齊配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新建、升級改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在展現經開區特色文化魅力的同時,讓居民也感受到豐富文化生活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八公里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八公里·彩云間

昌宏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閑時序好

果林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書香果林

海子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普照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水井山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水井書隅

石龍湖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龍湖翰韻

順通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去年,昆明經開區社會事務局在全區主導新建和升級改造了一批規模適當、布局科學、業態多元、特色鮮明、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這些空間分布于全區的社區、居民小區、文創園、醫院、學校等,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對于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昆明經開區堅持“一間一特”的風格。順通社區的工映·1970神犁文創園內,新建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神犁智慧書屋。書屋的設計裝修與文創園風格統一,整體為工業復古風,并結合墻繪、實物建設、涂鴉等方式,融入紅色元素、黨建元素和上世紀70年代的時代記憶。空間配備了3000余冊書籍,規劃了舒適的閱讀區。
昆明經開區是彝族撒梅人聚居的地方,普照社區和海子社區建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展示了撒梅人的民族文化、手工藝品、民族音樂、刺繡、剪紙、扁鼓舞等。其中,海子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撒梅文化傳習館,以立體卡通雕畫、撒梅服飾實物、電子屏播放等形式,展現撒梅人的服飾、語言、歷史、民俗節慶、歌舞文化。空間內建有刺繡室、聲樂室、閱讀區、舞蹈傳習室、多功能廳等功能區域,各個區域均有撒梅語言文字、刺繡、剪紙傳統花紋為裝飾,營造濃濃的撒梅文化氣息。
服務人群覆蓋全年齡段
昆明經開區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上,堅持“健全供給、以人為本”,建設的每一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均根據實際情況配套建設了閱讀空間、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兒童之家、未成年心理輔導站、洽談室等多個功能區。功能區內配備座椅、照明、充電口等便民設施,服務人群覆蓋轄區內的老、中、青、未成年人。
每一個新型文化空間均實現網絡全覆蓋,且配有公共電腦、有聲圖書設備等。其中,順通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還配備了“一部手機游云南”查詢平臺、城市候機廳、VR、遠程會議室、沉浸式空間、企業展示墻等電子設備終端。
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昆明經開區還在有條件的學校、醫院、銀行指導建設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洛羊衛生院的“小益空間”打造了成人閱讀區和少兒區,配備了千余冊紙質書籍、36個類別的電子圖書及部分繪本圖書,安裝了防撞條,放置了百余個座位并免費提供飲用水。昆三中經開學校和經開一中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學校師生的暖心學習園地,師生們可在此閱讀、小憩、交流討論、讀書看報等。在空間的建設過程中,昆明經開區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新路徑,引入社會優質資源。其中,順通社區、云知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還引入了第三方公司共同打造和運維空間,實現公共文化由“單一供給”轉變為“多元供給”。
用活用好豐厚的文化資源
趣味享閱讀、打卡觀美展、登臺顯風采、輕松學才藝、體驗民族文化傳統……豐富多彩且貼近群眾的文化活動,已成居民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活動的日常。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為轄區群眾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走進果林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功能齊全、裝修舒適。“我們依托這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出了許多活動。比如,每周有兩天的中午,我們會在空間內開展減壓瑜伽活動;寒暑假期,我們會在空間內開辦少年兒童興趣班。”果林社區文化專干說道。為了讓空間使用起來,各空間積極策劃活動,并將活動提前公示。其中,果林社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月份將開展理論宣講、科普宣傳、閱讀、全民健身等多個主題活動。
昆明經開區社會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之初,就把新型文化空間視為“社區活力的容器”,在設計改造中,尊重社區基本場所與文脈,重視社區不同人群對文化服務的需求,利用空間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開展觀影、讀書會、群眾才藝交流、文藝骨干培訓、知識講座、文明宣講、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我們還力求將豐厚的文化資源用活、用好,深挖轄區內的歷史、民族文化資源與當代文化資源,用老百姓能懂、愛聽、能參與的方式,將轄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豐盛的文化大餐,滋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