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兩會】建設“團結花開、幸福春城”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近年來,昆明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目前,昆明市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7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63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930個,各級命名示范創建單位2596個,其中11個縣(市)區創建成省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形成了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創建格局。

昆明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團結花開、幸福春城”的建設目標,是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在昆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有力舉措。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就如何更好地建設“團結花開、幸福春城”提出建議,發表看法。

人大代表王向方:

建立“全域旅游+全域創建”的創新工作機制

建設“團結花開、幸福春城”

“我希望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幸福的笑臉洋溢在每一個人臉上,昆明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民族團結之花綻放于昆明的大地上。”市兩會上,來自石林縣民宗局的王向方身著傳統的彝族服飾,十分惹眼。能夠當選人大代表,傳遞基層聲音,她感到光榮和自豪。

美麗勇敢的阿詩瑪、動感歡快的阿細跳月、節奏感十足的大三弦、古老的撒尼摔跤、絢麗的民族服飾……說起石林,不少人便會聯想到石林古老而絢爛的民族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推進,使得石林早在2013年就獲得了“云南省首批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縣”的稱號。

王向方介紹,近年來,石林縣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各民族平等團結、相互尊重,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國際旅游目的地、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宜居宜業新輔城建設成效凸顯,各民族在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王向方認為,“團結花開、幸福春城” 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過程中,石林縣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實現各族人民和睦共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努力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4年,石林縣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2015年被云南省民宗委評為“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工程優秀示范縣。目前,全縣共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9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12個,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88個。

如今,石林縣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王向方建議,相關部門圍繞“融榮與共·美美石林”創建主題,依托石林豐富的文旅資源和自然資源稟賦,建立“全域旅游+全域創建”的創新工作機制,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政協委員楊武:

支持“互聯網+民族團結進步”載體建設

建設“團結花開、幸福春城”

昆明市政協委員楊武表示,昆明作為多民族邊疆省會城市,要主動擔當作為,積極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全業全員創建。其中,按照民族自治縣、多民族散雜居縣、城市民族融合區3個類型,來推進14個縣(市)區的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工作,計劃于2025年實現14個縣(市)區全部建成省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市)區。

“‘幸福春城’的主體是生活在昆明的各民族群眾;基礎是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讓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衡量幸福春城的標準則來自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滿意度。”楊武說,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努力建設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建、共享、共學、共樂的社區環境,譜寫昆明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是自己對“團結花開、幸福春城”的期待。

如何把這份期待變成現實?楊武建議,昆明應緊扣城市、邊疆、多民族等特點,在深化內涵上下功夫,擦亮“融榮與共·同心同行”的昆明創建品牌,從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此外,還應該豐富載體、創新方法,探索“館校區”合作模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省市區校地企”聯建,大力支持融榮與共實踐中心、教育實踐廣場、理論研究中心、成果展示中心、“互聯網+民族團結進步”等載體建設,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環滇池示范圈、紅色鄉村旅游研學走廊、中越(中老)鐵路歷史文化走廊,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

政協委員楊曉:

依托文博資源 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建設“團結花開、幸福春城”

自2019年昆明市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以來,全社會多部門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各個領域,造就了從“創建”到“示范”再到“創新”的昆明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之路。依托昆明市豐富的文物和博物館資源,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并且取得積極成效。

“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個載體。”在學習借鑒優秀案例和做法之后,昆明市政協委員楊曉提出了“利用我市文博資源優勢,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建議,通過“四個一”行動,舉辦一次會議、開展一場培訓、建立一支隊伍、進行一場比賽,來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創新協同實踐。

楊曉介紹,目前昆明全市注冊備案博物館達39個,各類館藏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體現。充分發揮昆明市文物和博物館資源優勢,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昆明市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從“創建”到“示范”的重要抓手之一。

2022年5月,50余所中小學的師生代表參加了西山區委統戰部、西山區民族宗教局、西山區教體局、共青團西山區委、云南民族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討會”,為深化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館區合作”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城市文化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成就,能帶給市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楊曉說,昆明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各民族都貢獻了智慧和力量。講好昆明故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團結花開 幸福春城”必將譜寫出更加美好動人的篇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