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云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集中整治,累計拆除滇池沿岸建(構)筑物110萬平方米,環湖路臨湖一側減少建設用地17250畝,恢復生態湖濱帶14公里,滇池沿岸違規違建問題基本整改到位。

52個單位158人被追責問責
2021年4月6日至5月6日,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云南省開展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1年7月14日反饋了督察報告。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據督察報告,制定了《云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
云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阿澤新說,云南省嚴格細致對照督察報告指出的4個方面16類50個問題,對標對表、實事求是確定整改措施,及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照規定時限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并印發全省實施。同時,認真辦理群眾投訴舉報問題,對督察交辦的3069件群眾投訴舉報問題建立整改驗收銷號制度。對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對52個責任單位和158名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并于2022年4月1日對外公開問責情況。其中,廳級單位15個,縣處級單位24個,鄉科級單位13個;廳級干部37人,縣處級干部84人,鄉科級及以下人員3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5人,誡勉、通報等處理93人。
滇池沿岸拆除110萬平方米建(構)筑物
經過集中整治,滇池沿岸違規違建問題基本整改到位,累計拆除建(構)筑物110萬平方米,環湖路臨湖一側減少建設用地17250畝、建筑面積639萬平方米,恢復生態湖濱帶14公里,滇池沿岸過度開發、無序開發、貼線開發現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轉。目前,在2021年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制定了《深化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改推進滇池高水平保護治理2022年工作方案》,切實做好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改“后半篇”文章,高標準統籌推進剩余59個點(片)后續整改工作,確保2022年底前完成全部整改任務;同時,就環滇池生態綠道建設、環湖公路綠化美化、雨污分流改造、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美麗鄉村建設、濕地保護等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積極推進滇池高水平保護治理。
截至目前,督察反饋的50個具體問題中,整改時限為2021年底的7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余43個問題整改時限分別為2022年年底、2023年年底和2025年年底,均正有序推進整改。督察曝光的5個典型案例已完成整改2個,其余3個正在按照時序推進;督察交辦的3069件群眾投訴舉報問題,辦結2840件,階段性辦結41件,整改完成率達到93.9%。
以更高標準打好三大保衛戰
云南省深刻汲取滇池沿岸違規違建問題教訓,全面啟動“湖泊革命”攻堅戰,堅持“退、減、調、治、管”多措并舉。開展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湖濱生態紅線、湖泊生態黃線,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劃定工作,推動湖泊保護條例修訂,形成湖泊保護與管控長效機制,徹底轉變環湖造城、貼線開發格局。
啟動實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清水凈湖”鞏固提升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入湖河道排污口。著力打造“撫仙湖生態圈”,打響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
研究制定《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10個標志性戰役,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2021年,云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65%、居全國第四位,細顆粒物濃度年平均值為22微克立方米,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水體比例提升到89.6%,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3%;撫仙湖流域治理被自然資源部列入10個中國特色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瀘沽湖(云南部分)被生態環境部評為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云南期間曝光的5個典型案例,2個已整改完成
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云南期間曝光了5個典型案例,分別是“保山市治污不力‘母親河’東河淪為納污河”“云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處理場環境問題突出,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云南省文山州違建小水電敷衍整改嚴重破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云南昆明晉寧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完整性”“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標不治本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
6月28日,云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督察辦主任曹俊介紹,截至目前,5個典型案例中已整改完成2個,已于2021年5月全面完成文山州二河溝一級電站的拆除和覆土復綠工作,已完成驗收銷號。同時,加快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立即退出在自然保護區劃定后建設的電站,加快退出在自然保護區劃定前建設的電站。
目前,長腰山滇池一級保護區內270米道路、昆明市滇池濕地管理中心(古滇水軍府)、“滇海古渡”大碼頭已全部拆除完畢;長腰山滇池二級保護區內已批未建的390棟建筑已全部取消建設,已批在建和已建成的214棟542套建筑,已全部收回拆除;長腰山滇池三級保護區內所有項目已全部停建停售并分類處理。同時,全面開展長腰山片區植被恢復工作,已于202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拆除區域初步復原復綠,復綠面積94.23萬平方米,種植植被約34.83萬株,逐步恢復綠色底色。
其余3個典型案例正在有序推進整改:
“保山東河污染”問題,已完成42項整改措施中的20項,已完成《東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整改目標任務總體方案》制定印發、老城區截污管網排查修復、第三污水處理廠和工貿園區綜合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及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東河流域鎮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輕紡物流片區環保達標改造、河道清淤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各項工作。
“景洪生活垃圾填埋場”問題,目前已完成18項整改措施中的15項,已完成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填埋場覆膜及滲濾液導排工程建設等工作,正在對積存的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目前,已累計處理10.57萬噸,滲濾液調節池液面較最高位下降1.36米,切實消除了環境風險隱患。
“玉溪杞麓湖污染”問題,已完成20項整改措施中的13項,已完成《杞麓湖保護治理“十四五”規劃》編制印發、湖內柔性圍隔等干擾水質監測設施拆除和種植結構調整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杞麓湖“兩線三區”劃定、水質提升站工藝改造、污水管網全覆蓋、“河長清河”行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