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爭創高黎貢山、亞洲象等國家公園,展示美麗云南新畫卷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繪就美麗云南新畫卷。

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爭創高黎貢山、亞洲象等國家公園,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爭取建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國家實驗室。

去年,長期棲息在西雙版納州名為“短鼻家族”的亞洲象群不斷北移,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到了云南——“象”往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在COP15主旨講話和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這次大象北上南歸之旅,昭示我們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過去這一年,云南以革命性舉措抓保護治理,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提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其中,“爭創高黎貢山、亞洲象等國家公園,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爭取建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國家實驗室”的內容,引發了代表委員的關注。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進展如何?如何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場外連線】

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有進展

1月21日,開屏新聞記者聯系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目前林草部門已經制訂了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的前期方案。

2021年3月,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出發,一路經過普洱、墨江、元江、石屏、玉溪,最遠到達昆明市的晉寧區和安寧市。這個“短鼻家族”一路吃喝玩耍,它們在樹叢中熟睡的畫面,更是觸動了億萬網友的心。在各級政府、林草部門、森林消防人員的精心照護下,這次大象北上南歸之旅,沒有一個人員受傷,實現了人象平安,成為我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范例。     

隨著人們對亞洲象的關注度原來越高,“如何保護亞洲象”的話題還沖上了熱搜,“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的聲音就在其中。其實,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的聲音早已有之,云南省林草局官網于2016年5月12日發布的《西雙版納州“十二五”林業發展顯著》中稱:“配合建設亞洲象國家公園相關工作,積極申請建立中國西雙版納亞洲象國家公園并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記者從2018年國家林草局在“關于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 加強亞洲象保護 構建人象和諧生態公園的提案”復文中注意道:“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國家公園,整合已建各類保護地,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不僅能增加亞洲象棲息地面積,有效緩解亞洲象食物源短缺、棲息地破碎化等問題,使亞洲象國家公園內約5200平方公里的熱帶森林(包含約250平方公里熱帶雨林)得到有效保護,還能通過系統修復,實現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對提高亞洲象棲息地保護管理有效性、恢復邊境生態、構筑國家邊境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7月9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亞洲象)國家公園前期工作成果專家咨詢會在云南昆明召開,國家林草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將構建局省共建協作機制,高質量推動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前期各項基礎性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實現以亞洲象種群和棲息地系統保護、完整保護為核心,以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為突破口,科學實施亞洲象跨區域保護和棲息地自然生態保護修復,促進當地社區的安全穩定發展,實現重要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目標,筑牢國家邊境生態安全屏障,緩解人象沖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去年召開的COP15第一階段會議上,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國家林草局和云南省政府正在為申報亞洲象保護國家公園做準備。

2022年1月2日,據央視網消息,目前林草部門已經制訂了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的前期方案,資源調查、范圍論證、社區訪談和意見征詢也已經展開。

【會場聲音】

探索生態美、百姓富的路子

省人大代表、怒江州環境保護局瀘水分局副局長董永泉介紹說,怒江州2020年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目前正在積極創建高黎貢山國家公園。怒江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境內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南邊境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通過實施生態修復以及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和技能培訓,鞏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不斷發現新分布珍稀野生動植物。聚焦重點生態功能區,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陡坡地的生態治理等工程,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產業、實施生態補償,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新路子。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全面開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地的監管工作,爭取建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國家實驗室。

讓天更藍水更清,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1年,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5%,在全國名列前茅;水生態環境呈現穩中向好的局面,其中,草海水質達到Ⅲ類,30年來首次進入優良水體行列。

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蘭駿表示,污染防治攻堅戰雖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生態環境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目前,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還沒有得到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所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工作向更廣的領域拓展、觸及更深層次的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提升,是云南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

蘭駿委員表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將圍繞一些重點指標目標,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城市細顆粒物、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指標,以更高的標準來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氣方面將重點加強柴油貨車和施工工地污染防治。土壤方面,重點保障好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水生態環境治理將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主要聚焦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珠江污染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增好水、治差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進一步延伸攻堅范圍、優化攻堅手段,把生態環境治理從城市向鄉鎮和廣大農村延伸,提高服務能力和處理水平。”蘭駿說道。

盡快創造條件,建立國家大象公園當為至要

省政協委員、云南大學生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昌群說,野生生物的保護分為三個不同層面:保護野生生物種群的數量及質量層次上的保護即增強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保護物種及其種群所在的生態環境。如何把三個方面有機統一在一起,段昌群認為,需要建立起適合保護生物的生存發展的大環境。他建議,對于野生亞洲象,云南要推進野生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用持續科學研究深入了解野生亞洲象生物學特點、生態習性、空間需要,根據需要才能維護和保留它的棲息環境;在保護好云南野生亞洲象棲息環境同時,動員周邊國家參與到保護中來;同時,把老百姓的生存發展和野生亞洲象保護有機結合起來。

段昌群說,云南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擁有陸地上除了沙漠、海洋以外的生態系統類型,擁有80%列入中國珍稀瀕危生物“紅皮書”上的物種,是野生動植物的福地。換句話講,把云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好,就基本維護了中國80%的珍稀瀕危生物的基本安全,從這個層面上來講,云南肩負著光榮使命。

但云南也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層次低、社會發育不充分的現實。段昌群說,國家對云南提出了保護的高要求,而云南自身保護能力有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國家和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核心是要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問題。他建議,通過產業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重塑等來突破過去在保護和發展當中存在的難題,同時,動員國家和可能的全球資源,共同保護云南生物多樣性。盡快創造條件,建立國家大象公園當為至要;盡快培養一大批懂自然、知社會、有情懷、能力強的復合型生態與環境類人才,才能把保護事業推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

加快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建設

省政協委員、普洱市孟連縣人大副主任、縣工商聯主席宋艷萍今年的提案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建議加快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建設。她在提案里指出,哀牢山和無量山在云南主體生態功能區規劃中區劃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是生物多樣性薈萃之地,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是亞洲大陸熱帶向溫帶過渡、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兩山保存著全球面積最大、最為完整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具備了自然狀況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觀資源的珍稀性和獨特性兩大建設國家公園特征。

無量山、哀牢山內還生存著四大類人猿之一“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全球約存1400只,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了極度瀕危物種。哀牢山和無量山是全球西黑冠長臂猿分布最為集中且種群數量最多的地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西黑冠長臂猿保護地。

2019年10月,在省科技廳、省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和普洱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景東縣召開了“申報建設云南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綜合科學考察啟動會議”,標志著國家公園建設科學研究序幕全面拉開。隨后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在哀牢山——無量山區域開展植物多樣性與植被、脊椎動物調查與資源評估、生態系統綜合考察以及地質綜合考察等8個專題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云南省同時也啟動了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

宋艷萍委員認為,如果哀牢山——無量山區域獲國家批準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將是補足云南省乃至全國自然生態保護短板的重要行動,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將更好地實現云南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有效破解自然保護與合理有序利用的難題,并將徹底解決跨地區、跨部門管理的體制性問題,把“兩山”地區建設成為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的重要基地、具有豐富科學內涵的旅游健康養生目的地、有效破解保護與開發利用這一突出矛盾的樣板地、凝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新基地。

推進綠水青山轉化為可感可受的經濟價值

省政協委員、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陳異暉介紹,在云南,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0.90%,主要包含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三大紅線類型,共涉及11個分區。在三線劃定和自然環境保護區劃定上,都會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解決保證農戶、山民利益和保護動植物之間存在的矛盾,比如在考慮長江防護林的建設時候,就把農戶轉化為保護林防護員,收入從砍樹、打獵轉化為防護員的工資。目前,云南省正在積極推進生態補償、生態生產總值核算工作,使得綠水青山轉化為老百姓可感可受的經濟價值。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