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教育部網站公示了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共計49所高校的50個現代產業學院入選。昆明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成為云南唯一入選高校。
2020年8月份,教育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2021年1月份,首批現代產業學院申報與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根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按照“分區論證、試點先行、分批啟動”的原則,培育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
首批計劃在“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領域建設30個左右育人成效顯著、區域產業特色鮮明、產學研用聯動深入的現代產業學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與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予以重點支持。教育部將發布《現代產業學院管理辦法》,規范學院建設與運行,每兩年開展一次建設績效評價。
據了解,根據《建設指南》,現代產業學院肩負七個方面的建設任務: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向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以強化學生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方式方法、保障機制等。推進“引企入教”,促進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協調推進多主體之間開放合作,整合多主體創新要素和資源,凝練產教深度融合、多方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提升專業建設質量。圍繞國家和地方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著力推進新工科與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融合發展,深化專業內涵建設,主動調整專業結構,著力打造特色優勢專業,推動專業集群式發展。
3.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教材編制和課程建設,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加快課程教學內容迭代,關注行業創新鏈條的動態發展,推動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產業需求科學對接,建設一批高質量校企合作課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
4.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基于行業企業的產品、技術和生產流程,創新多主體間的合作模式,構建基于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的實踐教學和實訓實習環境。構建功能集約、開放共享、高效運行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實踐教學平臺。
5.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探索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設置靈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選聘行業協會、企業業務骨干、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徑。探索實施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共建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和“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6.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鼓勵高校和企業整合雙方資源,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強化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
7.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強化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探索理事會、管委會等治理模式,賦予現代產業學院改革所需的人權、事權、財權,建設科學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
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公示名單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