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云南有色金屬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5000億元

日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官網發布的《云南省全鏈條重塑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新優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明確,到2023年,全省有色金屬產業原料自給率(含省外自有資源)達到50%以上,10種有色金屬產量突破900萬噸,省內就地加工轉化率達50%以上,單位有色金屬產品創造產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70%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云鋁生產車間。 供圖

云鋁生產車間。 供圖

力爭建成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當前,云南有10種有色金屬產量位居全國前五,鉑族金屬和鍺銦稀貴金屬材料產量全國第一,液態金屬和鈦產業初具規模,但仍存在資源保障能力下降、產業鏈條不長、技術附加值不高、新材料生產應用不足、集約集群發展滯后等問題,發展質量和效益亟待提升。

對此,《征求意見稿》從產業規模、集約發展、綠色發展、智能化發展、高端化發展、技術創新6個方面提出具體行動目標。在產業規模方面,銅產業突破800億元,鋁產業突破1500億元,硅產業突破1200億元,鉛鋅產業突破600億元,錫產業突破400億元,稀貴金屬產業突破500億元。

在集約發展方面,中國銅業、云南鋁業、云南宏泰、隆基股份、錫控股、貴金屬集團等6戶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有色產業的比重達到50%以上。在綠色發展方面,規上有色金屬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比例達到20%以上,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達到20戶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0%以上。在智能化發展方面,選冶、加工環節關鍵工藝數控化率超過50%,力爭建成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在高端化發展方面,初步建成中國綠色鋁谷、世界光伏之都、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綠色新鈦谷和液態金屬谷,有色金屬產業產值中新材料產值占比達到15%以上。在技術創新方面,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戶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5戶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以上,年均新增專利授權100件以上。

建成國內領先的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征求意見稿》明確,打造綠色鋁產業特色優勢,力爭鋁合金及加工產能達到800萬噸以上,推動建設2—3個世界一流的零碳綠色鋁產業園。構建綠色硅全產業鏈優勢,力爭2022年底前再落地15萬噸多晶硅產能,全省多晶硅規劃產能達到30萬噸;在昆明等州市布局160萬噸左右的光伏玻璃生產項目和適度規模的光伏銀漿,引導并支持昆明布局建設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背板項目。

鞏固提升銅錫鉛鋅傳統優勢,以昆明、楚雄等地現有銅冶煉產能為依托,加快迪慶、普洱等銅礦山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到2023年底省內銅材轉化率達70%以上。推動在云南建設“中國鉛鋅產業平臺”,加快推進金鼎錫業轉型升級項目建設,適時關停退出云銅鋅業昆明10萬鋅冶煉產能。通過鈦白粉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智能制造項目技改、招商引資引進下游企業等方式,加快培育鈦產業新優勢。打造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領先優勢,加快推進先導(昆明)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化項目,到2023年,建成國內領先的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重點培育和建設昆明(陽宗海)等綠色鋁產業集群、昆明(東川、安寧)銅及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等,到2023年底,重點產業集群產值占全省有色金屬產業產值比例達80%以上。依托科研院所、高校、骨干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充分利用“互聯網+”,依托“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創新回收模式。同時,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開展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發展智能制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