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即將召開之際,10月9日上午,云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在海埂會堂舉行,發布會上集中發布了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3個野生動物保護20項地方標準。
發布會上,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柱介紹,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會同承擔野生動物保護職能的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以我省旗艦物種和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為核心,以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突出重點、創新引領為原則,建立以標準體系為方法的工作思路,致力支撐和引領野生動物的科學保護工作。

20項地方標準填補了亞洲象等野生動物保護標準空白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云南農業大學、云南大學、云南省標準化研究院、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有限公司、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云南野生動物園有限公司、云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21家標準起草單位,聚焦云南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個旗艦物種,針對野生動物救護放歸、種群監測、飼養繁育、檢疫檢測、遺傳資源保護等瓶頸問題,通過總結、優化數十年工作經驗,首次以標準的形式提出了科學操作方法和實施路徑,起草制定了《亞洲象野外救助技術規程》等20項地方標準,已于2021年9月30日由云南省市場監管局正式發布,填補了亞洲象、滇金絲猴、綠孔雀等野生動物保護標準空白。
據悉,亞洲象在云南集中分布于西雙版納、普洱、臨滄3個州市,種群數量僅為300頭左右。滇金絲猴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金沙江、瀾滄江云嶺山脈和西藏的高海拔地區,種群數量約3800只。綠孔雀在我國僅分布于云南,主要集中于楚雄、玉溪和普洱地區,種群數量約為555-600只。
亞洲象保護地方標準3項:
《亞洲象野外救助技術規程》從管理組織和救助技術兩方面入手,規范了亞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流程和要求;《亞洲象野生種群監測技術規程》明確了監測對象、監測內容,統一了監測指標,為我省今后科學開展監測工作提出了合理程序和技術方法;《亞洲象人工輔助育幼技術規范》針對亞洲象孕期長,親本育幼難等關鍵問題,提出了一整套可借鑒的人工輔助育幼的科學方法。
滇金絲猴保護地方標準10項:
《滇金絲猴救護及放歸技術規程》針對傷病、弱小、離群滇金絲猴,規范了救護和放歸棲息地的規范程序;《滇金絲猴種群監測技術規程》提出了滇金絲猴野外種群監測的科學方法和數據報送要求;《滇金絲猴飼養繁育技術規范》科學規范了滇金絲猴人工飼養和繁育的技術要求;《滇金絲猴運輸管理規范》針對野外救護和科普展示等情況規定了運輸時的動物福利保護要求;《滇金絲猴個體識別分子技術規程》提出了滇金絲猴個體數目評估和遺傳多樣性分析的科學方法;《滇金絲猴檢疫技術規范》含產氣莢膜梭菌實驗室檢測、毛首線蟲實驗室檢測、隱孢子蟲實驗室檢測、志賀桿菌實驗室檢測4項標準,針對易造成滇金絲猴疫病的四種病原給出了科學檢測方法;《滇金絲猴腸道微生物組數據獲取技術規程》針對判斷種群健康狀態關鍵指標——腸道微生物,提出了數據獲取技術要求。
綠孔雀保護地方標準7項:
《純種綠孔雀鑒定技術規程》規定了純種綠孔雀有別于藍孔雀的種質資源鑒定方法;《綠孔雀野外救護及放歸技術規程》科學規范了傷病綠孔雀救護和放歸野外的程序和要求;《綠孔雀飼養管理技術規范》提出了人工飼養綠孔雀的技術要求;《綠孔雀檢疫技術規范》含禽副黏病毒實驗室檢測、禽流感病毒實驗室檢測、羽虱實驗室檢測、消化道線蟲實驗室檢測4項標準,針對易造成綠孔雀疫病的四種病原規定了科學檢測方法。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