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最近,云南房網連續發了三篇有關怎么在昆明買房的文章,閱讀量一篇比一篇高,說明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其中最后一篇文章在微信上推送后,后臺有大量留言是詢問某個房企、某個樓盤到底怎么樣的,我給大家截圖看看:

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這些留言,有些云房寶回復了,有些沒有回復。沒有回復的主要原因,是粉絲咨詢的項目或公司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不能輕易下結論。

其實,分析一個開發商及其樓盤是不是靠譜,能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總體品質怎么樣,向媒體和專業人士請教固然是一個辦法,但購房者也可以根據公開信息,自己做個大致判斷。因為與其聽別人瞎分析,還不如自己掌握“屠龍技”。

買房這件事,說穿了其實是購房者用錢給某個公司投信任票,房子能不能買首先得看這家公司值不值得信任,有沒有風險,是不是靠譜,因為靠譜的房子肯定是靠譜的房企開發出來的。房地產行業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靠譜的開發商也會有不靠譜的項目,但不靠譜的開發商肯定沒有靠譜項目。

民間版“三條紅線”

那么,什么樣的開發商不太靠譜呢?看看這些年暴雷的省內外房企,大致有這么幾個特征:

第一,短期爆發式擴張,或者小公司干大項目扮演“蛇吞象”。

近些年,國內房企紛紛開始沖擊規模,百億的沖擊500億,500億的沖擊1000億,1000億的沖擊2000億,出現了一大批爆發式增長的黑馬。這些公司暴雷比例極高,比如泰禾、華夏幸福、藍光、福晟地產等,其中一大票是作風激進的閩系房企。

就拿在進入昆明多年的藍光來說吧,其在2015年借殼上市,然后開始迅猛擴大,到處高價拿地。2016年2月,北市區羊腸片區有181畝土地要出讓,本來龍湖等公司有意要拿,但斜刺里殺出藍光,競價28輪后溢價3.1億拿下。

藍光高速沖刺幾年后埋下不少隱患,終于在今年徹底爆發,目前藍光在昆明的多個樓盤都已停工。

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藍光在昆明的多個項目要么被賣要么停工

昆明本地爆發式擴張,或者是小公司干大項目扮演“蛇吞象”的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當年七盤聯動的經典地產,一口氣拿下好幾個大項目的佳達利,現在是什么結局就不用說了。

為什么短期爆發式擴張的開發商容易出問題?因為房地產歸根結底是個傳統行業,短期要吃成個胖子,對資金、人才、管理的要求極高,尤其是資金,這一類公司的負債率普遍非常高,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很容易資金鏈斷裂。泰禾、藍光、經典地產、佳達利都是如此。

第二,喜歡拿“地王”。

有些房企,拿地的時候膽子非常大,即使是“地王”也能不眨眼拿下,但“地王”項目往往容易出問題。最近大華接盤開發的昆明一二一大街商住混合地塊,就是當年的“地王”,原來拿地的志遠地產早就被拖垮了。這家志遠地產以前開發的蓮花池國際商貿城,也曾經是“地王”項目,這個樓盤現在也是問題一大堆。

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地王”風險很高,喜歡拿“地王”的公司也風險很高

昆明曾經與俊發齊名的開發商星耀地產,如果不是貿然去天津拿“地王”地塊,說不定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瀕臨破產的泰禾地產,也曾經以喜歡拿“地王”著稱,被稱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地王收割機”。但正是過多的高價地塊拖垮了泰禾地產。

最近陷入危機的藍光地產也是一家喜歡拿“地王”的公司,其在青島、寧波、南昌、溫州、南陽等地都有豪取“地王”的新聞。

為什么“地王”項目往往不得善終?喜歡拿“地王”的公司普遍結局比較慘?原因其實很簡單,“地王”的最大特征就是貴,占用資金龐大,開發商不得不高額舉債開發,資金鏈容易斷裂。另外,開發商拿地王,賭的是房價不斷上漲,問題是久賭必輸,房價增長一旦放緩甚至下跌,“地王”立刻就成為開發商手里的定時炸彈。

反過來看,經營穩健的房企一般都對所謂的地王項目敬而遠之。萬科進入昆明10多年了,沒拿過任何“地王”地塊。俊發在昆明稱霸10多年,也幾乎沒有拿過單價“地王”。

第三,跨界搞多元化比較激進的公司。

這幾年國內房地產行業增速放緩,許多大型房企開始多元化發展,涉足非地產領域,這本來屬于正常現象,但有些房企在這方面比較激進,多元化步子賣得太大,跨界的幅度也太大,導致副業沒搞好,主業也受拖累。

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金科地產曾經大舉進軍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但所獲甚微

昆明本地一家知名公司,本來房地產規模做得很大,10多年前卻心血來潮,跑去投資水電站、開礦,結果錢沒掙到反而惹來一堆官司,房地產業務也傷了元氣。

所以,你如果看到一家房企在非地產領域到處花錢,到處投資,就要擔心它的資金鏈會不會出問題。

買靠譜公司的標桿項目,基本上沒啥問題

按上面三個特征逐一篩選,基本上就可以把那些經營風格過于激進的、實力跟不上欲望的、做事做產品不夠專注的、資金鏈存在隱患的公司排除掉大部分了。剩下的公司,你再看看以往的口碑,以往的產品,代表性樓盤,也就能基本上不會踩雷了。

具體來說,篩選剩下的房地產公司大概有這么幾類,一是在房地產市場上經營多年,久經市場考驗,作風穩健的企業,比如當年的“招寶萬金”,其中招商蛇口、萬科、金地都還在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第一梯隊,也都早就進入昆明,它們開發的項目至少都在水準線以上。還有像龍湖這樣的老牌TOP10房企,經營穩健,產品有口碑,同類型同價位的項目,龍湖的品質基本上不會輸給別人。再有就是像本地龍頭老大俊發,能夠在昆明穩坐10多年的霸主,至今沒有對手能夠撼動,僅憑這一點,就說明俊發的產品在本地認可度非常高,穩定性很強。

第二類就是央企陣營,在昆明,無論是進入比較早的中海、招商、華潤,還是今年才有第一個項目交房的中鐵建,都屬于央企產品力的代表。比如中鐵建的西派國樾,市場認可度極高,是國內高端大平層項目的代表。華潤則最擅長城市綜合體,昆明華潤中心既有國內頂級購物中心萬象城,又有超高地標級寫字樓、酒店和公寓,還有城市核心區高檔板式住宅,這類配套極具優勢綜合體項目在昆明可遇不可求,有一個火一個。中海就更不用說了,早就在國內房地產行業里享有“理科生”的美名,近期推出的中海匯德里,將成為中海進入昆明后最拿得出手的高層精品住宅。

昆明開發商誰比較靠譜?民間版“三條紅線”幫你避雷

云海一號是金地在昆明的標桿作品之一,市場口碑不錯

這兩類公司的共同特點是產品層面不會掉鏈子,尤其是標桿項目,是企業開發能力的體現,品質上一定是拿得出手,比如龍湖目前在昆明的山海原著、中海目前的匯德里、華潤的潤府、雅居樂的云和中心、金地在成功開發云海一號之后又推出世博一號、萬科的公園城市、中鐵建的西派國樾、俊發的生態半島等,這些項目都是開發商各自在昆明的“臉面”,屬于企業之光,價格上雖說貴一些,但開發質量肯定不會含糊。

招商蛇口正在開發的雍和府雖然并不是招商在昆明最頂尖的項目,但從產品到價位,卻實實在在稱得上是誠意之作。

類似的還有綠城誠園,綠城的優秀作品實在太多,誠園在綠城的全國產品體系中肯定不算最高端,但其作為昆明市場上的“遲到者”,第一個作品肯定帶著為綠城爭光、正名、打開市場的使命,品質上自然不會砸了綠城的牌子。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
  • 房網用戶

    12345678
    2021-08-21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