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明滇投公司”)傳來好消息,斗南濕地建設工程已經完工,升級版斗南濕地面貌煥然一新,在為市民游客帶來全新游覽體驗的同時,也通過采用“塘—表”“塘—庫”等先進工藝,進一步發揮控制污染入湖的重要屏障作用。

多級表流濕地示意圖
新增濕地30公頃
實現河道、濕地與湖體水系連通
初夏時節,升級版的斗南濕地里碧波蕩漾、水鳥翩躚,長長的木棧道環繞著滇池,處處都是可入畫的風景。
昆明滇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該公司實施了滇池斗南濕地建設工程,項目區總占地面積為1753.32畝,主要包括,斗南濕地二期423.32畝范圍內濕地建設,斗南濕地一期和王官濕地提升改造,對項目區臨滇池岸線總長度為4678米的防浪堤進行生態化處置。
項目在原有濕地基礎上,新增濕地30公頃,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濕地布水系統,恢復了湖泊自然岸線,實現了河道、濕地與湖體水系的連通。
“湖濱濕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場所,也是湖泊自凈作用有效的區域,同時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該負責人介紹,此次斗南濕地建設項目,主要通過來水預處理、構建水系生態植物凈化帶、水體食物鏈自凈強化系統、微生物自凈系統、基底改良系統、水生動植物生境營造系統等生態措施,對濕地水體進行生態修復,構建健康水生態系統及優美的景觀環境,保證濕地水體水質達標,讓斗南濕地水體環境及區域品質實現了全面升級,有效削減進入滇池的污染負荷。
采用多種先進工藝
濕地出水水質達到Ⅳ類
“項目實施中,我們將斗南濕地一期、王官濕地和斗南濕地二期看做一個整體,根據濕地與河道或溝渠位置、濕地工藝,并結合供水情況,將整個濕地分為3個區間。”該負責人介紹,其中,區間1運用了“塘—表(復合多級表流濕地)”為主的先進工藝,區間2、3維持現狀“塘—庫”串聯的工藝。
羅家營水廠以南為區間1,選擇“塘—表(復合多級表流濕地)”為主,局部礫間床為輔的工藝。將已有的斗南一期水體納入“清水大溝來水→提升泵站→沉水植物塘→復合多級表流濕地→生態塘→出水口→滇池”的工藝進行處理。
羅家營水廠以北區為區間2、3,維持現狀“塘-庫”串聯工藝,按照“來水→沉淀塘→沉水植物塘→出水口→滇池”的工藝進行處理。同時,通過設置溢流堰和溢流井聯通各塘體并控制其水位,確保水體流動性。
這些先進工藝具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該負責人介紹,具體來說,通過斗南二期新建工程,將新增庫塘與后續塘體連通,并在濕地前端設置預處理設施,確保在上游水質不可控的情況下,達到最優的水處理狀態。
同時,通過設置多級表流濕地(注:表流濕地類似沼澤,水流緩慢流過的濕地,主要通過基底、水深、水生植物的變化,創造不同的生境,使水在流動過程中得以凈化,不但有較好的水處理效果,更有良好的生態效果),提供一系列不同水深的表流凈化區域,以支持多種植物物種、微生物并執行一系列處理過程。
通過上述工藝,濕地來水水質得到改善,減少入滇污染物負荷,進一步改善滇池水質。根據《滇池湖濱濕地建設規范DB5301》,并結合滇池水質保護要求以及實際運行經驗綜合考慮,滇池斗南濕地建設工程出水水質在進水水質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的Ⅳ類。
建立智慧濕地平臺
實時掌握濕地動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項目建設實施中,昆明滇投公司還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技術創新,建立集智慧水務水質監測及視頻監控于一體的管理系統,對濕地水體水質進行監管及考核,通過長效管理系統的建立,維持水體原位生態凈化系統的長效運轉。
此外,通過建立集成遠程數據采集、全景視頻監控、無線傳輸技術、AI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的智慧濕地平臺,實現對濕地數據遠程感知,場景遠程可視。智慧平臺對數據的展示、分析,能夠實時掌握濕地數據動態變化,提前預警。智慧平臺對視頻監控等業務流程的線上化,可以幫助管理中心不出門即可實時、準確了解濕地設備監測數據以及設備運轉情況,可以大大節約管理成本。
如今,在濕地里,公眾可以通過濕地數據看板了解濕地概況,同時還可以了解簡單的科普常識、環境相關信息、天氣、空氣AQI指數、水質處理的工藝介紹、生物多樣性介紹等。同時,濕地管理中心還會發布相關的公告,不斷提高公眾參與感和環保意識。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