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佳園小區是宣威市唯一一個易地扶貧搬遷萬人以上的安置區,安置了來自全市24個鄉(鎮、街道)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3773戶、12495人。搬遷群眾入住一年多來,安置區優質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得到了小區居民的認可,去年年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復興佳園安置區入選全國“美麗搬遷安置區”。

圖片源自網絡
在復興佳園安置區復辰產業扶貧公司、金宏達超市和雪襖棉被廠、錫箔紙等扶貧車間里,搬遷群眾在緊張的忙碌著。居民黃照紅一家搬遷進安置區后,自己在雪襖棉被廠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孩子在復興二小上學,父母在社區醫院就可以看病,比起從前,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復興佳園居民黃照紅說:“這里比農村好多了,就學、就醫非常方便。”
復興佳園現有龍澤、錦秀、榮興3個社區,為切實做好搬遷群眾的服務保障工作,街道構建了 “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樓棟黨支部、單元黨小組、樓層黨建網格”網格化管理服務網絡,同時建設智慧物業安保系統,安裝監控攝像頭481個,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及時解決居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復興佳園物業項目主任侯江說:“我們監控室是24小時有人值班,如果遇到突發狀況,立馬通知巡邏隊員及時趕到,保障小區居民的安全生活。”
一年多來,宣威市復興街道緊緊圍繞建成“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脫貧致富的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創新社會治理的示范區”三個定位,堅持“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快融入”的目標任務,建成黨群服務中心、小學、幼兒園、衛生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婦女兒童之家、物業管理、便民平價超市、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成立了三個社區居委會,選優配強社區干部,常態化開展“居民說事、黨群夜校+、協商在基層”等活動,實現社區群眾治理廣泛協商、社區民主自治。
復興街道龍澤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徐娟說:“我們建立了四級網格化管理,緊緊圍繞群眾的衣食住行,做實做細工作,讓群眾小事不出樓道,大事不出社區。”
如何繼續建設、管理、發展好這個萬人小區,實現群眾身份、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轉變,是一件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課題,復興街道將持續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復興佳園后續工作,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復興街道辦事處主任徐彪介紹:“復興佳園的下步發展,按照近期靠就業、中期靠產業、遠期靠教育的發展思路,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文化娛樂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就業設施,規劃建設農特產品展示交易中心、電商扶貧產業園、農業科技扶貧產業園、城北商貿物流園等優勢產業,進一步豐富就業渠道、壯大產業支撐、發展優質教育,把復興佳園建設成為更加美麗幸福的安置區。”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