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專題新聞發布會在昆明會堂召開。
市委政研室、市商務局、市外辦、中國(云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等5個部門的相關領導,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昆明市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取得的各項成績。
市委政研室(改革辦)
全市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26%
“十三五”期間,市委政研室(改革辦)在市級層面形成制度成果700余個,其中首創性、特色化改革30余項,爭取和承接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100余項,15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累計開展改革督察300余次
市委政研室(改革辦)副主任李玥介紹,通過改革,促進了疫后經濟快速有序恢復,應對疫情穩增長20條、減稅降費等改革措施紛紛出臺、落地見效。2020年,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約8.7億元(預計數),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50億元以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約230億元(預計數)。
“一網通辦”服務能力全面提升,510個主題事項一次辦成;開辦企業實現1個工作日“零成本”開業;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宜良、富民、安寧先后完成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優化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全市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6%。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施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實施醫師多點執業,引進北京天壇醫院等21家醫療機構合作辦醫,有效緩解群眾看病就醫難題。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免試入學,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91.8%提高到約96.4%(預計數)。累計引進名師260名、名校長29名,引入清華附中、上海師大附中等22所名校到昆辦學30所,新增優質學位7萬余個。
市政府外事辦公室
5年來對外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0座
為傳播“昆明聲音”,講好“昆明故事”,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堅持創新發展,舉辦“住在昆明”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昆明·中印瑜伽大會”、3次“海外昆明周”推介活動、4次“昆明春節招待會”和“昆明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研討會”,圓滿承辦國字號活動“第八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
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何云屏介紹,5年來,堅持開放包容,力促國際“朋友圈”發展壯大,為不斷深化對外友好合作營造了良好氛圍。共對外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10座,總數達44座,范圍遍布世界五大洲,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重要城市國際友城全覆蓋。加強青年間溝通交流,促成“上合青年交流中心”落戶昆明。增進對話互信,上合國家使節團2次到訪昆明考察交流。2018年,授予時任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先生“昆明市榮譽市民”獎章,雙方合作友誼更加堅固牢靠。
成功創立昆明國際友城旅游聯盟、昆明國際友城教育合作聯盟、昆明國際商事仲裁服務中心,積極促進“請進來”,與友城相繼開展環保、藝術、醫療、教育、文化、花卉、體育等交流合作,雙方交往領域范圍逐步擴大、擴寬。大力支持“走出去”,政企代表團相繼出訪友城,通過系列卓有成效的走出去合作,極大促進雙方互識互信、互融互通。
堅持穩步向前,外事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工作階段性成效明顯。著眼服務市屬企業高水平走出去,加強走訪調研,提出有針對性出訪計劃,保障企業外出設廠、發行債券等需求;積極對接我駐外使館及國際友城資源,為企業轉場老撾萬象、緬甸仰光、孟加拉國加濟布爾等發展生產牽線搭橋;緊密銜接國內復工復產需要,便捷外國人來華邀請函服務。通過官方搭臺,民間唱戲,踐行好外事為民服務宗旨。
“十四五”期間,將圍繞高質量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奮斗目標,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依托區位優勢,把昆明在自然、歷史、人文等方面的資源稟賦和先天優勢轉化為在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中的后發優勢,推動城市外交提質擴容,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市商務局
2021年市場采購貿易額完成5億元人民幣以上
“十三五”以來,昆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6年的2310.0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056.57億元,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3000億元)。進出口總額從2016年的440.6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08.74億元,年均增長27.28%。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完成34.14億美元,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目標任務(30億美元)。會展業累計實現總體經濟效益1320.76億元。保有稅收億元樓宇48幢,保有稅收千萬元樓宇57幢,樓宇入駐企業稅收由2016年的65.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35.85億元,實現稅收總量翻一番。
昆明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完同良介紹,5年來,市商務局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全覆蓋。昆明綜合保稅區、昆明高新保稅物流中心、騰俊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國家驗收并封關運營;中國(昆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蔬菜、花卉)先后獲批;評比認定6個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跨境電商體系不斷完善。申報成功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認定6個園區為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末,服務外包執行金額達到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67.4%,占全省99%;申報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居西部城市第一位。老撾、泰國駐外商務代表處掛牌成立,完善國際商事仲裁服務中心功能,鼓勵和支持企業外向型發展拉動貿易增長。
“十四五”時期,昆明市商務領域將全力以赴做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中醫藥、建筑、金融、物流等服務貿易,力爭實現服務貿易額同比增長12%以上;以俊發·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為依托,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擴面提質增效,2021年市場采購貿易額完成5億元人民幣以上;以南屏步行街入圍國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為契機,提升改造3條(昆明融創滇池后海商業步行街、昆明大觀市井風情文化街、昆明官渡古鎮步行街)省級特色商業步行街,持續推進國家級步行街南屏步行街的改造提升工作。
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
全力爭取王家營鐵路口岸臨時開放
“自2019年8月30日掛牌以來,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以下簡稱昆明片區)新設企業17104戶,其中內資17031戶,注冊資本1703億元;外資73戶,注冊資本13.3億美元,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新增企業實現稅收收入6.88億元,稅收貢獻正逐步顯現;進出口總額294.3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74億美元。”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制度創新部部長張秋介紹。
昆明片區全面推進“證照分離”,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業綜合許可證”,對投資項目試行“承諾預辦、先建后驗”,行政管理職能與流程持續優化。制訂招商引資“1+3+N”政策體系。開通“9610”“1210”查驗線,開展“1039”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構建線下展示交易中心、跨境電商平臺“南博全球購”、跨境物流平臺、保稅倉儲平臺的“一中心三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南博會”,支持一心堂在海外建立中醫藥服務貿易試點,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十四五”期間,昆明片區將推動全省共享自貿優勢,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頒布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準,營造與RCEP規則相一致的優良營商環境,加強對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擴大沿邊開放通道。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互聯互通樞紐和信息物流中心為目標,全力爭取王家營鐵路口岸臨時開放,依托泛亞鐵路等項目和國際陸路通道,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海陸空物流輪轉集散中心,形成海陸空全方位物流服務網絡。
昆明綜合保稅區
2020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9.02億元
昆明綜合保稅區于2016年2月3日由國務院正式批準,2017年5月12日經國務院十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行。
昆明綜合保稅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呂懷玉介紹,2018年,昆明綜保區進出區貨物8116噸,同比增長187%,總貨值1752萬美元;2019年,昆明綜保區實現進出口額5億美元。2020年1至11月,昆明綜保區完成進出口貿易額3.28億美元,跨境電商業務完成961萬單,跨境電商進出口額9.02億元人民幣。
封關運行以來,昆明綜保區積極參加中國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國際型博覽會,大力開展展會招商,主辦深圳專場招商推介活動、三區招商引資推介會、跨境電商新聞發布會等。截至2020年底,昆明綜保區共有注冊企業167個,注冊資金共計47.86億元。引進企業中包括全國500強企業(云天化)、省內優質企業(云南黃金)、民營100強企業(百世物流),注冊資本金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大型企業25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昆明綜保區與祥鵬、昆航、川航、東航等航空公司合作開通包機服務,截至2020年底,昆明綜保區已開通并累計執飛了27趟昆明—曼谷、4趟昆明—新加坡、2趟昆明—加爾各答的貨運包機航線,昆明長水機場因此開創了多項第一。
“十四五”時期,昆明綜合保稅區將聚焦擴大開放、產業升級、創新引領,構筑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營造開放型經濟新環境,奮力打造云南對外開放新高地。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