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批前公示)

項目背景

在昆明建設“一樞紐、四中心、一示范區”的大發展格局中,搶抓機遇發展,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在主城傳統商業商務聚集的區域通過存量用地更新與提質增效

規劃選定東風廣場、北京路、人民路所形成的商業商務功能最為集中的“一心兩路”地區,對其進行整體城市形象提升,打造主城“新城市形象”集中展示區,充分展現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昆明特點、云南風格、中國氣派、國際特征”。

設計目的

構建“剛彈結合、精細化、項目化”的導控體系,以建設“新城市形象”展示區目標,以人為本,補短板、強民生、提品質,為兩路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及城市規劃管理及實施提供技術保障,并對人性化中心城區的設計與建設形成有推廣意義的示范,并以期實現以下目標

優化城市土地功能一—優化配置,升級功能,激發沿線經濟活力

2、構筑人本尺度場所一價值整合,人本設計、激發沿線街區活力

3、完善沿線生態系統一一網絡滲透,海綿行動,復合利用城市生態資源

4、提升沿線城市形象一—形象提升,強化辨識,展現城市魅力畫卷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北京路、人民路沿線集中商務區城市設計

主要內容

1、區段功能控制

為凸顯規劃區商業商務、現代服務、文化旅游等核心服務功能,規劃在充分對接區內各已審批項目的基礎上,結合現狀建設情況,梳理出可更新建設用地309.7公頃,按照疏解主城非核心區功能,增補升級城市服務功能思路,增加了混合用地占比9.37%,綠地及廣場0.1%,減少沿街居住用地占比,居住用地降低4.87%。

2、區段空間結構

以(東風廣場、春之眼、壹號廣場、文廟等)人群普遍關注的景觀節點,標志建筑為核心,進行合理的高度引導和控制,塑造韻律化城市天際線。并結合不同人群,不同時段的空間感知,選取出10個重要控制區域對其進行空間控制,協調統領沿線城市空間序列,提高市民認同感

3、公共空間控制

場所利用方面,以街道為核心,對兩路U型斷面進行優化控制,將建筑退線空間與道路人行道空間一體化設計,結合軌道站點及周邊地區項目建設,促進東風廣場、白云路等重要地區的地下空間統籌,實現地上地下人行空間的互聯互通。

特色營造方面,利用沿線文廟、震莊等諸多重要的文化元素,規劃在既有的規劃交通系統基礎上通過形成特色展示線路,將沿線公共空間與歷史城區內主要歷史文化要素連接起來。并針對沿線地塊建設情況,在春之眼、壹號廣場等重要城市商業空間及東風廣場、火車北站等重要開放空間周邊的道路,增加建筑貼線,首層通透度等控制指標,形成優美、充滿活力的臨街街道界面。同時,針對白天、夜晚不同的視覺景觀感受,結合沿線功能特征,策劃(商業商務型亮化景觀區,商務辦公型亮化景觀區,景觀文化風貌型亮化景觀區)3類亮化景觀分區,對沿線購物場所、商務辦公、城市重要文化景觀等進行引導控制,提升城市夜晚形象辨識度4、城市生態環境

保障上位規劃確定的綠地空間規模及位置,結合“雙修”工作的開展對區內東風廣場、震莊等14處現狀重要綠地及開放空間進行提質升級。同時、利用兩路及與之連接道路的建筑退距空間,增補和強化綠化建設,加強兩路沿線用地與盤龍江、圓通山、翠湖等重要城市綠地空間的聯系,建立“內優外連、融合共生”的開放空間結構。并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手段,構建以城市公園、河流水系、道路綠化為骨架的多元復合城市生態網絡。結合人性化街道建設需求,結合過街設施,公共交通站點,構筑多元立體化的步行體系,將地面慢行空間及二層商業空間有機聯系,提升步行體驗。并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布置前沿、人性化的街道設施,彰顯以人為本的國際街區形象。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