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化解流動性風險該是央行第一要務

12月28日,中國央行發布2019年第30號公告,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的定價方式切換到“LPR加點”方式。此舉,當然是在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當然是在刻意強化LPR的有效性,以進一步推動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暢通,促進降低企業信貸成本的有效性。央行指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但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于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于保護借貸雙方的權益。為進一步深化LPR改革,人民銀行發布了〔2019〕第30號公告,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平穩轉換。

按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各金融機構不得簽訂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的浮動利率貸款合同。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而且必須一次性完成,整個過程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

此次改革是否對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構成影響?從公告看,第一,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也需要以LPR為基準加點構成,但“加點數值應等于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第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可以浮動。但總體看,基本不受什么影響,主要是“不會因為LPR的降低而降低”,但也沒有提高,這或許是為了體現“穩”的思路。

央行發布這樣的一個公告,其主要目的顯然應當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能夠通過MLF利率的變化在更大范圍上影響貸款市場。未來,MLF變化將影響LPR,如果所有貸款都是在LPR基礎上加點而來,那LPR的變化將自動作用于所有貸款,從而使貨幣政策傳導更加有效。

盡管我們認為央行在LPR上用心良苦,而且改革的方向也是正確的,但我們還需注意另一個重要問題: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問題并不單一。比如,央行希望銀行貸款利率都必須通過“LPR加點”而來,但商業銀行恐怕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利率基準:存款成本。如果央行僅針對LPR進行調節,而忽視銀行存款成本,一旦存款成本過高,LPR的基礎作用同樣無效。也就是說,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需要考慮兩個基準:其一是LPR,其二是存款成本。所以,央行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要壓低企業貸款成本,那就必須同時注重這“兩個基準”對貸款利率的共同作用。

當然,MLF屬于央行負債端(存款端)的成本,但如果MLF只注重價格,而不注重數量,每次拍賣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那央行給出的MLF利率再低,也無法平抑商業銀行存款成本的居高不下。所以,中央銀行要通過MLF引導LPR,首先需要解決MLF的數量問題,引導銀行負債端(存款端)利率下行,商業銀行才會有充分的熱情服從LPR的安排。

當下中國銀行業的問題是:長期負債極度稀缺,而更多依靠短期負債(存款或融資)來維系長端資產穩定,并導致負債成本過高。這個成本過高,主要體現在:防范流動性風險的成本極高。維系1元1年期貸款(資產)穩定,需要5元、6元的短期負債周轉,而且還在不斷提高,這才是銀行最大負債成本。不改變這樣的狀態,全社會杠桿風險將得不到有效化解,反而會不斷積累。

所以我們說,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重要的,但化解銀行、企業、政府等各方持有的巨額流動性風險更為重要。

最近,主持美國金融危機救援最重要的“三位大佬”:伯南克、蓋特納和鮑爾森合著了一本書《滅火》,他們在該書序言中明確指出: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已經實施了全面的金融改革,這應該會降低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發生危機的可能性。部分原因在于:這些改革措施使金融機構有了更多的資本、更少的杠杠,更多的流動性以及更少地依賴脆弱的短期融資。問題是:我們中國的央行是否在進行著同樣的改革?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