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是一種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間的聚落形態。在七彩云南這片廣袤的西南大地上,分布著束河古鎮、喜洲古鎮以及和順古鎮等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建筑,屋舍錯落有致,巷道間流水潺潺,信步悠悠,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有故事可以說給你聽。
然而,在商業資本的運作下,一些人造的“假”古鎮層出不窮。這些穿著華麗衣裳的仿古建筑打造得十分精致,街市庭院皆具備,試圖營造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慢生活,但走進一看發現它只是空有其表,缺乏豐富內涵。

昆明龍泉古鎮曾接納過35位院士
那些歷經歲月洗禮并得以保存下來的古鎮,更像一個經久不衰的鮮活生命,深厚的歷史底蘊賦予了它靈魂,讓本土文化延續與傳承更是其重要使命。在云南,這樣名副其實的古鎮除了麗江、大理之外,在昆明的鬧市區里也藏著一個。
龍泉古鎮地處昆明北郊,毗鄰金汁河,現為盤龍區龍泉街道辦事處寶云社區。傳說昆明有神龍盤踞,神龍帶出河流,匯成了黑白藍青等龍潭,而龍頭街位于“龍首”,遙望寶臺山的村子故而得名龍泉鎮。
1938年9月28日,日本第一次對昆明進行轟炸。為了躲避戰亂,西南聯大的一批教授和一部分科研學術機構遷到昆明北郊的村子里,當時,這里接納了梁思成、林徽因、朱自清、馮友蘭、聞一多等35位院士,他們來自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昆明也因此在1938-1946年期間留下了一段西南聯大名人奮戰救國的輝煌歷史。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故居
在龍泉古鎮,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留下了此生唯一一座親手為自己建造的房子,他們恢復了營造學社的活動,考察昆明及近郊的真慶觀、筇竹寺等古建筑,并前往楚雄、大理、麗江一帶實地測繪,開啟云南“一顆印”調查的先例。營造學社作為一個民間學術團體,培養了大批建筑專業人才,成員們走過祖國的山山水水,搜集到的資料對中國傳統建筑研究和保護所作出空前絕后的貢獻,后被梁思成先生收藏,帶到了清華大學,成為學生學習、研究中國古代建筑脈絡的珍貴教材。

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雖然梁林夫婦僅在昆明呆了兩年,但他們在西南聯大教學,為學校設計校舍,成為年輕抗日空軍的“名譽家長”,林徽因還留下了若干首詩,如《小樓》、《對北門街園子》等。時隔數年重回昆明后,在與好友的信件中,她說:“我終于又來到昆明!來看看這個天氣晴朗、熏風和暢、遍地鮮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史語所曾搬遷至龍泉古鎮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傅斯年等人創立的史語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也搬遷至此,這一創建于1928年的研究所,曾聚集了陳寅恪、李濟、趙元任、董作賓等頂級學者,經歷80年的風雨洗禮,有過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現在依然是臺灣最具權威的學術機構。史語所、營造學社后來搬遷到四川李莊,李莊古鎮也因此成了“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
在龍泉鎮司家營61號,靜靜地坐落著一所民居,它是昆明傳統的“一顆印”式建筑,三間四耳的結構,大門推開即為天井,側樓住著聞一多一家人,朱自清與其余三人住在對面,屋子中間的堂屋(客廳)是圖書室,也是公用的書房。無數的油燈燃盡,無數的稿紙堆疊,小屋見證了兩位學者在昆明留下的精神財富。

曾居住在龍泉古鎮的部分專家學者
龍泉古鎮在抗戰期間,成了一批有志之士的第二故鄉,這里囊括了近代中國一半的大家。當年的華夏大地上烽煙遍地,山河淪陷之際他們憑借著剛毅堅卓、自強不息的精神,雖然敵機轟炸不斷,條件十分艱苦,但為使學風延續、學統不斷,在風雨飄搖的歲月里仍然為中華民族傳遞出一種勝利在望的決心。“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真正的知識分子精神。

龍泉古鎮核心區龍泉印規劃圖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我們的國家早已變得繁榮強盛,現在的昆明處處高樓林立,不斷向著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但以上這些遺跡,依然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蘊藏著傳統優秀的民風民俗。國內不少古鎮的保護或因財力缺乏而破敗不堪,或因過度開發而大拆大建,因此,如何讓古鎮文脈和基因得以傳承延續,是后人的重要使命。
龍泉古鎮的價值一方面在于作為中國抗戰期間文化的大后方,保留了多處西南聯大名人文化、人文光輝的抗戰遺跡。另一方面,這里有老昆明一些重要的民居群,包括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土窯、廟宇、一顆印民居、傳統前店后宅民居等多種建筑形式,建造年代從明、清至近代,是昆明近郊現存較少的集中傳承與展現昆明多樣化傳統民居風貌的歷史地段。
好在龍泉古鎮的文物保護工作雖是一項浩大、長期的工程,但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俊發集團,作為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其中,本著給世界一個更好的昆明的愿景,在此打造了人文大盤——俊發城。項目啟動以來,俊發首先投入歷史故居遺跡的保護修繕工作,截至目前,聞一多朱自清舊居、梁林故居已修復完成,聞一多公園已建成。

已完成修繕的聞一多、朱自清舊居
除此以外,俊發懷著一顆熱忱的赤子之心,遵循相關部門對于龍泉古鎮的規劃要求,進行系統性的連片改造,結合“龍泉古鎮”與“一顆印”兩大文化脈絡,打造的俊發龍泉印項目,既讓歷史重獲新生,更豐富了北市區的商業格局。“俊發生根于昆明,成長于昆明,秉承著延續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我們想要重塑一座活的老昆明城!”,在項目品牌發布會上,集團領導滿懷信心地向來賓們介紹。

俊發城聞一多紀念館奠基儀式
俊發龍泉印除了注重現有建筑的保護,體現原真性,彰顯地方人文歷史和建筑特色之外,還會將外部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讓龍泉古鎮的生命更加長久地延續下去,重塑昆明文脈。俊發集團項目負責人說,“在文物修繕的過程中,集團多次邀請文物管理部門及相關專家,對修繕過程中的文物安全問題進行咨詢,對修繕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研討,盡可能以原有的工藝和材質,保護文物的原有構建,重現歷史風格。”
該項目特地聘請了設計過成都太古里、北京三里屯等項目的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通過獨具巧思的設計理念,將龍泉古鎮的歷史風貌、文化背景逐一復原。以“一顆印”式的建筑風格,再現傳統人文古鎮全貌。通過“快街慢區”和“三線共融”的先進規劃理念植入,打造一個具有昆明文化特色的購物、休閑、文化、娛樂、商務游憩風情街區。

要想零距離感受龍泉古鎮的文化魅力,最好的選擇自然是安家在此。俊發城目前在售38-60平米的loft 俊發城逸璟峰公館,以及42-62平米的俊發城俊寓,除以上商業配套為產品賦能外,項目的公園、學校、醫療等配套完善,便捷的優質生活觸手可及,緊鄰地鐵2號線司家營站、龍頭街站的優質區位將拉動投資升值的無限潛能。
要問龍泉古鎮在哪里,昆明北市俊發城。待龍泉古鎮“活”起來之后,無論是“新昆明人”還是“老昆明人”,都能在這一棟棟老式建筑中,重溫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天邊的夕陽紅了,七上八下的臨街矮樓開了一條縫,時常與友人海闊天空地談文學、談生活,與刻苦用功的學生一同鉆研學問”,文字描述或許只是他們生活的零散片段,遠不及親自前往探尋來得真實。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