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2018年我國離婚率持續走高達到3.2%,結婚率持續走低僅有不到8%;

當婚姻不再是伴侶之間耦合度最高的一種關系,越來越多人,寧愿選擇單身度過一輩子;

截止19年,全國有近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除去和父母住、和親戚住、和朋友住等各種花式住法外,另外有超過7700萬人,選擇了獨居;

想象一下,在全國范圍內,有著相當于整個德國人口數量的人,是獨居者...而且,這個數字,還在與日俱增...

再讓我們來深入思考一下,當獨居者變得更多,且大家都不再以家庭的結構模式出現的時候,會對房產有什么影響?

比如房屋的數量房屋的構造是否會隨之改變?

比如隨著獨居青年人對于外賣的依賴所以廚房的格局會變小?

比如一室戶或者小面積兩室是否會代替三室以上的戶型成為暢銷款?

或者……當獨居者的隊伍變得更加壯大之后,現有的房子會不會就供不應求了?

今天想要以開放性問題的方式,聊一聊關于獨居,以及獨居數量逐漸變大后,房子的結構、面積、設計方面大致可能會產生的變化的相關設想。

獨居者偏好:吃的方便最重要

從有房子開始到現在,基本上臥室、客廳、衛生間和廚房,形成了一個標配體系,就連不通天然氣的大部分酒店式公寓都有簡易的廚房;所以到目前為止,房子可以沒客廳,可以沒陽臺……但是沒廚房的,我還真沒見過。

但是如果說,隨著獨居者的增加,會大幾率上改變廚房格局、甚至會讓廚房消失,我覺得是一個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拿現在來說,對于有孩子的家長或者家里有老人的兒女,每天對于廚房的使用率是很高的,至少在兩頓飯以上;但是對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獨居者來說,外賣和便利店,顯然比要買菜、洗菜、切菜、煮飯、洗碗這樣流程復雜的做飯來說,簡單的多,也高效的多。

就阿里巴巴旗下閑置交易平臺閑魚在2018年發布的《閑魚空巢青年租房數據》來看,相較于普通人買房先看學區來說,獨居者看房子最看重的,反而是便利店、其次是醫院、而后是菜場;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由此可見,惜命的獨居者們,比起以后結婚了孩子能上什么學校,更關心“我明天外賣吃啥”。

這讓我想起了我很久之前認識的一個攝影師,作為一個上海本地人,這位朋友把自己家,買在了遙不可及的御橋……而且進屋之后,你會有一種“你確定這是你家?”的錯亂感:

整個家里除了客廳布滿拍攝用的道具、LED燈、幕布等;兩間臥室中的一間也只放了處理圖片用的兩臺電腦之外;他家的廚房,真是我見過的最最最最干凈的,沒有之一!

因為真的,一無所有……除了嶄新的抽油煙機和灶臺,以及兩個估計打開了就再也沒用過的布滿灰塵的新鍋子。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我問他:“你在家不吃飯么?”

他總說:“一個人煮飯多麻煩!隔壁地鐵站便利店順帶買點兒,來不及的話外賣點一點也很方便的”。

或許是的吧,對于獨居者來說,吃飯這件事兒,太糟心了;一個人買菜、一個人煮飯、一個人吃飯、再一個人洗碗……孤獨指數:十顆星!

除了一個人吃飯太孤獨之外,我們也在國金消費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中發現,獨居者基本既沒有動力做飯,也沒有習慣做飯。

不僅如此,從美團外賣的數據描繪的用戶畫像來看,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北京、杭州、南京、上海和深圳的外賣用戶中,獨居用戶占比超過60%,其中北京的獨居用戶數量更超過70%!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由此可見,一個人吃飯即覺得孤獨又覺得懶得煮的獨居者,大都奔著外賣去了;而這些習慣,不僅影響他們對于廚房的需求,也影響著他們對于買房的選擇!

就比如我問我的攝影師朋友為何要買到那么遠的地方的時候,他只簡單回答了我一句:“人少,安靜,環境還行,而且全家、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都能配送到!”

由此可見,相較地段繁華、周圍有大商圈、有校區、有醫院來說,“附近能不能讓我吃的方便”,才是獨居者購房時的主要訴求之一;

所以,獨居者越來越多且越來越依賴外賣、快餐的情況下,未來房屋的設計里,廚房的部分會不會變得很小且不再需要油煙機、灶臺等部分?

冰箱(儲藏食物,飲料等)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且和蔬菜漸漸無關的情況下,冰箱是否會被移除客廳,放置在更方便隨時拿去的比如客廳或者臥室?

獨居者偏好:獨衛比面積重要

在接觸了很多空巢青年后,我發現如果是租房的人,他們大都有一個共性:不要求房間面積,但要求房間有獨衛。

咸魚給出的數據也顯示出:獨居者對于獨衛的要求,要比一般人高的多,特別是更為年輕的一代;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比如說我的大學同學小安,在魔都租房獨居的這四年來,她對于住的面積基本沒什么特別要求,她也沒寵物、衣服穿來穿去也就那幾件、鞋子不多,剛夠春夏秋冬……但是她就是對獨衛很執著。

問小安為啥的時候,小安說:“面積大小我真不在意,但是獨衛真的太重要了!以前也不是沒住過兩室一廳公用衛生間的,每次晚上洗完澡,你懂的,大家都就穿了個睡衣,進進出出上個廁所刷個牙都得穿個外套...大夏天的,折騰幾趟澡都白洗了!”

想想也對,對于獨居者,特別是獨居的姑娘來說,關上門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真太重要了!

早上蓬頭垢面、晚上卸妝的樣子,都是關上房門后,只屬于自己世界里的樣子。

在經歷過合租、整租,各種花式租房之后,現在小安和兩個同事一起租下了原彭浦新村那兒的一套高層電梯房,小安挑了帶獨衛的主臥,房間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我想對于獨居者來說,他們不同于情侶、家庭、祖孫三代……他們對于面積的要求并不強烈,他們只要求在關上門的這一方小天地里,有盡可能多的生活配套,可以是小冰箱、小電視、小茶幾……但是,盡管面積小,獨衛不能少。

所以,在獨居的人群日漸擴大之后,帶獨衛又面積不大的一室戶更符合獨居要求的酒店式公寓,會不會更受歡迎?

獨居者多了,房子需求會變大嗎?

其實除了對于房子格局的直觀改變之外,我更好奇的,是獨居者的增加,到底會不會最終促成房產需求的增加。

除了低結婚率、高離婚率導致的獨居青年人口數的增加之外,人口老齡化加劇也為獨居人群數量的增加做了相應的貢獻,當孩子們都遠離家鄉在外當“空巢青年”的時候,家里獨自生活的老年人,也相對的,變成了“空巢老人”;

根據2019年老齡社會研究報告來看,到2022年,中國將會迎來第二次老齡化增長高峰,年均凈增加1106萬老年人,這個數量將達到同期總人口年均增長率的98倍。

我們拿數據來說,這20年來,中國一共賣了138億平米的商品房,總存量居住面積突破了261.2億平米,轉化成家庭套數,戶均房產1.13套;

這意味著,按照戶均來算,每家至少一套房。

但是,當獨居人口達到7700萬,這個數字是否還成立?在過去的三年間,我國獨居者的增長數量非常快,每年大概能達到30%-40%,所以如果我們以人均而非戶均來計算的話,房產是遠遠夠不上獨居者的增長速度的;

試想一下,當獨居者增加到1個億,甚至2個億...房產需求是否會相應增加?會增加多少?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是普通小面積一室戶還是酒店式公寓?

而且當獨居者中青年人和老年人一半一半以后,在相應的住宅里,是不是要建設更多符合獨居老人生活需求的設施,比如扶手、欄桿、坡道、照明燈等,小區的動線是不是也應該設計的更合理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以及電梯是否應該設計兩種按鍵,以便于老年人操作等。

其實這幾年,“空巢青年”、“獨居者”的相關名詞已經越來越多了,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商家也都在變著法的推陳出新;

比如獨居者一直高居不下的日本,為了避免一個人吃飯尷尬推出了專供一人食的拉面館:

U型半包式封閉空間類似頭等艙,非常適合一個人吃飯、不僅可以享受舒適的晚餐時光,而且配備了USB充電口和WIFI,基本上滿足獨居者的所有需求。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另外,國內的迷你KTV、短視頻APP、單身公寓等等針對“空巢青年”的剛需,也是層出不窮;

還有,隨著獨居者數量的增加,讓生活更方便的各種小電器銷量也在不斷增加,比如說天貓的《2017消費報告》中顯示,“僅2017年,單人份商品市場供應同比增長5.6倍、消費增加2.2倍。其中,迷你榨汁機的成交總額約1.9億,迷你洗衣機超過10億,除此之外,還有獨居者偏向買投影儀自己在家看電影”。

越來越多的獨居者,會改變未來供需結構么

獨居者正在改變著整個市場經濟的形態,也在默默改變著我們房子的結構和面積、甚至是功能性以及整個房產的需求量。

作為獨居者,你期望以后的房子會變成什么樣?你又期待住進什么樣的房子里呢?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