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住宅的概念,針對當前住宅建設的高密度相對而言的低。低密度住宅,意味著較低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能提供更寬松自由的空間資源、環境資源,從而提升住宅小區的居住水平。傳統意義上來看,大家比較公認的“低密度”多指城郊結合部的聯排別墅和別墅住宅,其容積率一般在0.5—0.8之間。
低密度住宅的評定條件如下:
住區應按照規模形成相對完整的社區或鄰里關系,獨立的低密度住區用地不應少于2.5公頃,或住宅總套數不少于50套。
獨立式住宅的停車位設置不低于1.5車位/戶,雙拼式住宅與聯排式住宅停車位設置不低于1車位/戶。
住區公共綠地率不低于總用地面積的10%。
“山水云天”住宅小區位于昆明市北郊,與昆明植物園及黑龍潭公司相鄰,與寬闊的城市干道龍泉路相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極大地豐富了設計師的想象力,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多次到現場仔細體味,目睹了植物園的紅綠變幻,黑龍潭的梅花開謝。在當時還是菜花飄香的田地里沿著黑龍潭水悠閑地散步,看農夫彎腰侍弄肥綠的蔬菜,波光鱗鱗里自由自在的白鵝,在“農家樂”前的魚塘輕松垂釣......一幅天然田園風光畫面讓設計師不忍破壞這份寧靜。
規劃創意:充分尊重場地現狀,挖掘場地內外環境資源,營造富有田園色彩的現代鄰里社區,創造多重多樣的的活動空間。小區的用地是一長條形,在概念設計之初,設計師從一片樹葉獲得了靈感,整個小區的道路和自然水體,還有生長于其間的住宅單體,都巧合得宛若天成,整個設計的過程如同這片樹葉在自然界另一形式的體現。
規劃設計:地塊總用地6.3077公頃,呈北窄南寬的契形。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規劃設計了獨立住宅20棟,雙拼獨院住宅38戶,連排獨院住宅73戶,容積率為0.64。
通過對自然水系的重新規劃對地塊進行有機分割,在小區主干道南北形成兩個島狀地塊,在這兩塊獨立性和私密性相對較高的位置布置獨立住宅和雙拼住宅。
南部小島環繞人工小湖,湖面中心生態小島是地塊的視覺焦點,也是整個小區的景觀核心。大部分住宅均鄰水而建,每一戶均有形式不一的濱水庭院,或用平臺架空于水上,或通汀步連至水邊,連綿的溪流形成曲折的帶狀景觀,成為聯系組團和整個小區的紐帶。每一個庭院都變換著不一樣的景致,業主可以隨心綠化私家庭院,種植高大樹木及各種花草,開放性與私密性自然結合。
通過對地塊與東部城市道路高差的巧妙處理,形成從兩個入口開始由高漸低的建筑群效果。小區道路以環通式為主,結合盡端式,順應地形。7米的主要道路形成S形曲線,道路兩邊設計連排住宅和雙拼住宅,環路因地形地勢微微起伏,靈活曲折,達到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
建筑設計:“山水云天”為業主提供了230~390平方米的7種基本住宅戶型,由于建筑組合方式的不同衍生出更多的戶型,每戶均擁有很好的私人環境,可滿足不同業主的需求。住宅形式現代簡潔,以粉墻青磚和木色百葉為基本元素,“黑白意象”與“水意象”的交相輝映,表現出一種神秘、幽遠、淡泊的建筑詩的意境。采用富有雕塑感的造型,區別于傳統的坡屋頂住宅形式,立面簡約雅致,用各種幾何體的穿插及室內外空間的滲透,在滿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突出建筑的藝術性。
挑高的客廳,多層次的室內公共空間,私密寬敞的主人房,寬敞的私密露臺,形式多樣的采光是住宅主要特色。
景觀設計:曲折變換的建筑組合和排列形成多樣變化的景觀空間,水體和水岸線是小區生態景觀、環境的主要要素和核心景觀。小區內道路帶以及與之相連的活動場地則形成小區的另一核心帶狀景觀空間。私家庭園與自然環境間的環境過渡區形成了山水云天多層次的景觀帶,周邊植物園、黑龍潭以及長蟲山等四季景觀盡收眼底,設計師匠心營造的“山水云天”景觀脫穎而出。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