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該打誰的板子

節能住宅已經隨著我國的能源緊缺而成為大眾矚目的話題。

據了解,建筑總量在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超過27%,逐漸接近3成。中國已有的近400億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高耗能建筑。從1996年國家頒布新建建筑要節能50%的標準后,到2005年,10年間,我國較為理想的節能建筑只有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零星可尋。而在昆明,節能住宅對于絕大多數開發商來說還只是一句口頭語。

依稀記得,2002年湖畔之夢規劃建一個自己的中水處理站,是昆明關于住宅節能最早的詮釋。然而3年過去了,昆明本土的節能住宅似乎一直都局限于此。而此次國家再次提起建筑節能話題,從輿論看,似乎又是開發商的不是。

其實,依筆者看,節能建筑推廣受阻并非開發商單方面原因。首先,全社會對建筑節能認識不清,節能意識極為薄弱。除專業人士外,大多數人們尚不知節能建筑為何物,如何節能,有何好處更不甚了解。其次,節能建筑因為要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材料,造價比普通住宅要高出5%-7%,個別的要高出7%-10%,成本增加,相應的售價就要提高,而在同等條件下,這樣的房價缺乏市場競爭力,這樣的住宅也缺乏市場吸引力,自然也無法提起開發商的“胃口”。再次,普通的購房者大多只關心房價,而忽視住房節能與否。平民百姓是購房的主力軍,同時也是經濟能力和購買能力都有限的群體,他們重點考慮的是房子價格,越便宜越好。節能住宅價格因為相對較高,很難被他們青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經濟上,買節能房遠比買普通房所遭受的壓力要大很多。這一點,是房地產市場的決定性因素,也是節能住宅難以推廣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節能住宅的難以推廣,并非是開發商“不愿為”而是“不敢為”。它和房地產的整個產業鏈息息相關,也和國家政策有密切關系。目前,國家雖然有強制性的節能標準,卻并無具體的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支持,比較細致的鼓勵或者懲罰政策也沒有制定實施。根據相關經驗,節能建筑的推行,政府職能部門的強力介入不可避免,更無法回避。

板子,不應該只打到開發商身上。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