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地產主任鄧曉盈:母嬰業態支撐實體商業回歸

實體商業回歸,要適應當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伴隨著實體商業回歸,越來越多商圈逐漸加大母嬰業態占比,以滿足周末遛娃、幼兒早教的需求,母嬰經濟正慢慢成為實體消費的新支點。

昆明理工大學房地產開發經營教研室主任鄧曉盈指出,基于家庭消費的體驗型業態實際上是未來新零售時代實體商業回歸的重要支點,母嬰業態正成為實體回歸的強力引擎。

消費習慣變化促進業態升級

商業模式的變化促使各城市綜合體不斷地轉型升級,在商業地產出現過剩隱憂的情況下,細分化的主題城市綜合體正在興起。“以前是消費者多,商業體少,消費者圍著城市綜合體轉。現在各商業體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規劃業態。”鄧曉盈說。

不難發現,近幾年昆明的城市綜合體正在積極調整引入品牌種類屬性,互動性、客戶體驗性較強的母嬰、親子、餐飲企業占比在逐步增加,即使是服裝等傳統的百貨品類,引入的品牌也向著擁有年輕化、輕奢等共同特性的品牌傾斜。

“線下賣場并不是沒有價值,經過沉淀和梳理,現在是線下賣場價值回歸的時期。”鄧曉瑩認為,線下專業的嬰童一站式購物中心能夠解決線上購物不能獲取的體驗感,再加上線下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優質的嬰童購物中心將有力驅動昆明嬰童生活品質提升,進而推動昆明零售服務消費的升級。

帶動整個家庭消費

有別于餐飲業態的剛需型消費,母嬰業態的增長顯得更為樂觀。鄧曉瑩認為,真正決定兒童消費時長和消費金額的是家長,兒童是家庭的消費核心,兒童業態在未來的城市綜合體的占比會越來越大。

“透過現象看本質,商場內的兒童消費和餐飲消費組合,事實上正是基于家庭消費,俗話說‘女人和孩子的生意最好做’,因為女人和孩子的購物需求最盛,吸引了孩子和女人消費就等同于整個家庭在消費。”她表示,嬰幼兒的服務很難被電商替代。

鄧曉瑩認為,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以及當前“80后”“90后”父母在教育觀念上的更新,嬰幼兒在家庭日常消費中的指向性將更為明確。同時,基于家庭消費的母嬰產業,也將成為更多城市綜合體青睞的對象。    記者何文靜報道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

  • 房網用戶

    不錯
    2018-03-24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