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春城晚報曾報道過,昆明南二環提升改造工程將于明年6月底開工實施。近日,昆明市交通運輸局官網掛出《昆明市二環石虎關立交橋至大觀河橋段高架橋提升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公示。雖然具體開工圍擋時間還有待進一步明確,但從項目具體施工安排來看,工程劃分為4個區段,擬將采取施工分段、分幅進行。

昆明南二環高架石虎關立交附近路段
道路現狀:南二環路與13條城市道路交叉
昆明市南過境高架橋于1996年12月28日開工,1997年12月18日完工。全線現有主線橋298跨,長6.534千米。二環石虎關立交橋至大觀河橋段高架橋位于昆明二環路南段,是形成昆明交通規劃網“2環11射9聯通”中“2環”之一的二環路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昆明市交通運輸局對昆明市南二環高架橋進行改造,增設福德立交、官南立交、福海立交。
目前,南二環路交叉道路共有13條,其中包括快速路2條、主干道5條、次干道6條。南二環分別與東二環路高架、西二環路高架通過匝道連接;在西福路、滇池路、海埂路、春城路等4處采用下穿通道立體交叉;在官南大道采用高架橋梁形式立體交叉;分別在前衛西路、福德路、海明路、寶海路4處采用“T”形平交路口;在氣象路、民航路2處采用平面交叉路口。
南二環福德路—官南立交段最繁忙
南二環石虎關立交橋至大觀河橋段高架橋,是昆明南部地區出入交通的重要通道。
從《報告》中提供的目前南二環高峰期交通量情況來看,無論是早高峰還是晚高峰,福德路—官南立交都是南二環交通量最大的路段。目前的交通量表明,在高峰期,南二環路高架與地面系統基本達到飽和狀態,高架部分僅為三級服務水平;而地面城市道路由于信號燈控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

南二環高架橋上、下部結構病害多
由于前期重載交通量較大,南二環高架橋的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橋梁上部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空心板梁底板端部斜向裂縫、縱向裂縫,腹板斜向裂縫,以及混凝土破損、露筋、孔洞、蜂窩等表觀缺陷。
橋梁下部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蓋梁擋塊開裂、破損、露筋,蓋梁豎向裂縫等。
此外,橋面也存在許多問題:
橋面鋪裝存在橫向開裂、擁包、碎裂、劃痕等病害。其中,擁包面積11.6平方米,坑槽、碎裂面積1.7975平方米,開裂長度15.7米。
伸縮縫存在垃圾填塞、瀝青混合料掩埋,橡膠止水帶破損,預留槽混凝土開裂、破損,型鋼斷裂、缺損,型鋼臨時連接未解除等病害。
排水系統泄水管破損、缺損,泄水孔堵塞現象普遍。
防撞墻存在豎向開裂、混凝土破損、脹裂露筋、鋼護欄油漆剝落鋼護欄缺失等病害。
改造內容 主線高架上部結構拆除重建
整個提升改造線路長度6.192千米,涉及9個出口匝道、8個進口匝道。
工程內容包括臨時工程、老路銑刨重鋪、橋梁維修加固、匝道拼寬增設、老橋上部結構拆除、上部結構新建、交安設施、照明工程、監控工程、聲屏障。
其中,高架部分加固改造設計范圍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1997年實施的主線高架及匝道,上部結構拆除重建,下部結構以耐久性恢復為主;
后期實施的福海立交、官南立交、福德立交、石虎關立交以及其他匝道,以耐久性恢復為主。
在春城路節點增設西向南匝道
項目還將對春城路進行節點改造。目前,由于南二環西向東方向輔道(直行)車輛與主線高架下匝道轉向春城路(右轉)車輛交織嚴重,導致下匝道不暢,車輛在匝道及相鄰主線擁堵。項目將增設西向南匝道,在保留原有的下匝道基礎上,在明通河橋附近,增設右轉定向匝道。
南二環改造后,高架橋橋幅全寬26.5米,全線采用雙向6車道斷面,單條車道寬3.75米。全線行車道采用瀝青路面類型,主線高架橋城市快速路標準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匝道40~50千米/小時。底層道路銑刨原有路面10厘米瀝青,重新鋪設10厘米,全寬38.5米。
施工組織 改造工程施工分段分幅進行
《報告》中,將南二環提升改造工程劃分為4個區段。從工程起點石虎關立交至海埂路為A段,海埂路至大觀河橋為B段,具體又分為A段北側、A段南側、B段北側、B段南側。明確了各區段依次組織作業、相互配合施工。
為最大程度減小施工對社會交通的影響,工程施工分段、分幅進行。
“路網分流”南二環交通流量
工程施工期間,通過“路網分流”南二環的交通流量,以免施工期間造成南二環的交通擁堵。
過境交通提前通過二環東路、北路、西路及南側繞城高速提前繞行。
施工期間區域內的南北向交通正常通行,東西向交通主要通過南北向的交通轉換至日新中路繞行。南北向交通主要有西福路、滇池路、海埂路、官南路、春城路、民航路。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