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語】房價跌了 警惕兩種論點

  來源:云南信息報 

    1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顯示,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國70個城市的房價環比首次下跌了0.14個百分點。

    盡管只有0.14個百分點,但將其視為房價的拐點意義卻極為明顯。歷經近兩年的調控之后,中國房價的下降趨勢基本已經確立,房地產真的已經進入了冬天。在冬天的模式下,理性的開發商已經不再選擇與政策死扛,龍湖、中海、綠地、恒大、富力,特別是萬科等行業巨頭,已經紛紛選擇降價促銷,回籠資金。

    數字盡管樂觀,但實事求是而言,環比只是說明趨勢,和去年同期相比,價格的下降顯然還不明顯。

    在房價已經下跌,但還遠沒有大跌的情況下,出現了兩種頗值得關注的說法:一是以清華大學的李稻葵先生為代表,說什么“如果房價在北京、上海、廣州出現10%下降的話,一定會帶來比房價上漲30%還大的社會問題”。這種觀點,暫且稱之為“大跌危險論”;另一種觀點是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近日指出房價下行仍是調整的基本模式,但預計明年政府可能以“暗度陳倉”的方式采取松動策略。姑且將這種觀點稱之為“調控放松論”。

    如果中國的房價下降30%以上,筆者認為不僅不會引發社會問題,反而給中國經濟帶來莫大的契機:下降30%以上,社會資金才能逐步轉向實業,不會再次觀望抄底房地產;才能彌合被房價撕裂的社會;才能真正推動轉型。因此,對于“房價下跌危險論”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房地產調控的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在房價調控的關鍵時期,越是各種奇談怪論最多的時候,也越是政策最可能被逆轉的時期。

    而“調控放松論”則更值得警惕。房地產調控13年來,每一次總是功虧一簣,最關鍵的因素依然是政策容易受到利益集團的左右,房價越調越高,每一次葉公好龍的政策變化,已經讓政策成了兒戲。如果這一次在房價調整的時候真的如有些人所預言,明年會放松調控,則政策的信譽幾乎等于破產,這對政府來說,恐怕比房價下降更可怕。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本次房地產調控,是政府為自己的調控政策的聲譽保衛戰,也是扭轉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產業空心化,實業萎縮的經濟保衛戰,這場戰役,只能贏,不能輸,也輸不起。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