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塘子巷的張小姐發現,樓下一排商鋪頻繁更換租戶,以前常吃的冒菜、小鍋米線、四川小面等等餐飲店和一些小型服裝店紛紛關閉,有的則貼著轉讓告示。在新聞路附近上班的姚女士也發現,常去光顧的一些小型便利店悄悄關了門,門上也貼著轉讓告示等待接手……
今年以來,報刊上公告注銷及商鋪轉讓的信息比比皆是,來自昆明市工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昆明市注銷各類市場主體6599戶,比去年同期多注銷2213戶,增長50%,其中私企1624戶,同比增長60%。
部分實體商鋪生意難挨已成為明顯趨勢。那么,頻繁“變臉”的背后究竟隱藏了什么?是房租和人手成本上漲還是互聯網的沖擊?對此,春城晚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零售走訪:大小超市 接連關張
縱觀云南市場,不乏顯赫一時的連鎖超市終成過眼云煙。
天順超市作為云南本土規模最大連鎖零售企業,去年因拖欠供應商貨款、銀行貸款逾期,部分門店遭供應商哄搶貨物及設備。2015年,天順超市40家門店關門。
美好家園超市自2009年進駐云南后,高峰時期在全省開設20家門店,如今進駐昆明的3家門店都已關門。
2011年,曾在昆明興盛一時的好又多,最終被沃爾瑪納入懷抱。
2014年,百佳超市由于“總部戰略調整”撤出云南市場。
2016年初,美麗大潤發超市關門,曾在昆明開設60家門店的聯合一百超市,也已難覓蹤跡。
除了連鎖超市出現關門潮外,小超市及便利店也受波及。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很多耳熟能詳的小型便利店都大門緊閉,門上貼著轉讓告示。
是什么原因讓它們節節敗退?晚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連鎖超市在廉價、豐富、流行、安全上都超越本土超市,消費者對于大型品牌超市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昆明某連鎖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進駐昆明,給本土超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加之現在消費者消費能力大不如前,銷售狀況很是慘淡。
其次,人們對線下實體店依賴越來越小。一家小型便利店老板感慨,他們的營業額明顯比前兩年下滑。“我們也在試著搞電商營銷,如在美團上注冊自己的店,目前效果不錯,至少可以彌補一些下滑的收入。”
此外,拖欠貨款也成為這些本土超市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對于超市借故拖欠貨款,供應商多數時候都無可奈何,這就給惡意拖欠貨款然后卷款開溜的人以可乘之機,正如昆明美麗大潤發超市因拖欠貨款最終被供貨商哄搶一空一樣。這樣一來,很多供貨商就會有選擇地供貨,對于小型、不正規的小超市和便利店,甚至不再供貨。
迎戰:便利店將迎來春天?
眾多超市倒閉的同時不乏一小部分“小而美”的品牌,逐漸受到購物者青睞,之佳便利店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5年開辦以來,靠著健之佳藥店這條生態鏈,之佳便利店迅速擴張并占領昆明及部分州市市場,目前在云南直營連鎖門店有240家,其中昆明150家。之佳便利店透露,今后便利店更多會以加盟的形式進行擴張,將采用統一配送、統一采購、統一形象、統一營銷的運營模式,且不考慮拓展省外市場。
另一個正不斷擴張的本土便利店——7佳,也在布局云南零售市場。自2015年運營以來,7佳便利店在昆明已開設11家門店。“預計年底還將開設19家店。” 7佳便利店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目標是“云南省的標桿便利店”。
相對而言,作為云南省第一家立足于快速消費品的小虎便利店,近兩年擴張有所放緩。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在昆明運營的實體店共有19家。近年來,有幾個門店因租戶要收回門面而被迫關店,“只要有適宜的位置,我們就會開設新店,面積不會太大,基本鎖定在100平方米以內。”
據了解,伴隨著大賣場發展的百貨公司、專門店、購物中心等,都曾在中國創造輝煌,唯獨那些分布廣又傳統的便利店還未真正發展起來。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連鎖百強店鋪增長4.7%,銷售額增長4.3%,這是有統計以來最低的一年,但便利店行業門店增長速度達8.4%,銷售額增長達15.2%,在相對灰暗的市場當中形成一抹亮色。去年全年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5870元,比2014年提高18%。
“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超市,大體為54:46;在我國則為8:92,這也說明我國便利店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小店走訪:從一鋪難求 到燙手山芋
對于服裝店而言,互聯網切走的“蛋糕”不是小數目。記者走訪發現,今年以來生意低迷的現象愈發凸顯,租金上漲、人流下滑讓許多商鋪頻頻轉手甚至空置。
今年3月,先后是傾城名店、潮流廣場的市中心樓宇空置許久之后,再次拍賣仍未迎來新東家。至今寥寂空曠的商場還矗立在同仁街核心地段。業內人士稱,這似乎是十余年來市中心地段頭一遭出現核心商圈大體量商場無人接盤。
步入正義坊購物中心地下商場,電梯入口多家商鋪都打出“轉租”“轉讓”信息。“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幾乎沒什么人。”多家服裝、鞋襪、飾品店老板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生意尤為難做。
一家還能運作的銀飾店,銷售人員介紹,這間約12平方米的商鋪,每天銷售額要達到一兩千元才能保本。“大部分銀飾品都是一兩百元的標價,要湊足幾千元銷售額很難,只有周末可能沖刺一下業績。”
不少服裝商鋪銷售人員介紹,很多小店一天營業額也就數百元。令他們最擔憂的是,一些商戶還面臨著房租上漲的壓力。一家太陽傘店鋪人士表示,去年月租從幾千元上漲至1萬元。“協議價是1.2萬元,好不容易才講到1萬元,這半年生意真的很慘淡,很難維持生計,還不如出去打工。”
“對面那家小鋪原來230萬元轉過來的,現在已經租不出去了。”據商戶們介紹,幾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現商鋪空置,而且轉讓費很高。
同樣,經營舉步維艱的行情在南強街及東寺街等地段有所表現。南強街一位做了十余年服裝銷售的店家表示,除了一些擁有非常穩定客源的老店,一大批服裝店、鞋店改成餐飲或咖啡休閑吧,一些店鋪的轉讓費從原來的幾十萬元變成七八萬元。
迎戰:轉戰微商 月入過萬
早早感受到“寒潮”的還有數碼電子產品行業。個體老板段俊早年就在佰騰數碼商場經營電子數碼產品專賣店,然而現在撬動他生計之根本的買賣卻都在網絡上。
段俊介紹,前幾年大部分電子數碼實體商鋪就面臨不小壓力,其中最大一項經營負擔是房租。“我目前在佰騰數碼廣場A座4樓的店鋪,一個月房租約為4000元,若再算上人工成本那么一個月想維持運轉就得進賬至少1萬元,這對不少商戶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段俊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的商鋪幾乎無利可圖。
然而,與實體店鋪經營舉步維艱的情況相比,段俊的微商小店拯救了他。“我自己在朋友圈做銷售,幾乎沒有了龐大的租金負擔,加之我做的是海關貨,通過競拍拿到的海關商品在價格上非常有優勢,一個月平均能有1萬元左右的利潤!”
餐廳走訪:私房菜館 躲進小區
昆明作為帶著濃郁旅游標簽的城市,對飲食男女們的吸引力從未降低。但從2014年開始,不少餐廳除了地址沒變,老板和廚師都在換,關門開門不斷演繹著商場能量守恒定律。
2015年,守恒定律變成“原子裂變”,開的館子遠遠超過關的,哪怕有的餐館小到只有一個灶臺。
2016年,“裂變”還在繼續。
“從2014年開始,大量社會閑散資金蜂擁進入自認為門檻低的餐飲業,加速著餐飲業的裂變。我們經歷著一次次沖擊,眼見一些餐館和品牌紛紛關門和消失。”云南均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李凱峰說,“公司原有37家冒菜門店,后來經過慎重考慮,關了13家,目前運營狀態平穩,增強了市場抗風險能力。”
從事餐飲十幾年的楊先生說,目前有“3座大山”壓著餐飲業喘不上氣。首先是成本壓力,昆明房租尤其是餐飲房租偏貴,普通地段每平方米月租100元左右,黃金地段更貴;其次,很多揣著熱錢無處投資的人,都以為餐飲企業好做,進場攪局低價競爭,讓行業遭到更大傷害;最后,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加上年輕人“腿短了、手軟了、嘴饞了”的特點,也改變著傳統餐飲的消費習慣。
“今年房租還是3年前的價格,那時候是社會各行業最紅火的時候。很多企業都要為昔日的輝煌買單,感覺頂不住了。”大板料理老板張繁告訴記者。
房租壓力太大讓不少私房菜逃離臨街旺鋪,轉戰居民小區。北市區時尚家園小區一家名為村長壓箱菜的館子,就設在一個3室2廳的住宅里。正在炒菜的李老板告訴記者,菜館6月上旬開張,每天僅做幾桌菜,客人都是親朋好友,還能承接外賣訂餐和送餐服務。李老板說,臨街鋪面房租太貴,而這里一個月房租才1500元,他完全可以做到物美價廉。
記者了解到,類似私房菜館入駐小區的情況并不鮮見,但不少住戶對此表示反感,畢竟大量外來人員涌入,對居民的生活構成了侵擾,也面臨油污、噪音等問題。
迎戰:不打價格戰 專心做美食
“互聯網的介入,我們并不懼怕,相反這是一件好事,能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進一步對行業進行大浪淘沙般洗牌,去劣存優。”對于實體商業,現在生存下來是首要工作,如何生存,李凱峰和張繁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品質、品牌、細分、網絡成為他們共同瞄準的目標。他們認為,餐飲企業不能再簡單靠價格戰來搶奪市場,因為消費者已經由癡情變為多情,渴望得到更多經歷和體驗。
“高品質的美食是抓住消費者的核心,加強自身菜品品質保障、研發新菜品、加強品牌建設,依然是餐飲行業永遠的工作主題,相信一場場大浪淘沙后強者越強,我們都是那等待多情消費者的成功者。”一份標準答案式的采訪結束語,說出的是兩位從業者對自身及行業未來的自信。
分析:需要引導企業理性投資
昆明市工商局相關人員表示,今年一季度市場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集中在外商投資企業發展較慢,部分行業企業主體生存周期短,新增市場主體大企業少等。我省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存在企業登記注銷頻繁、經營不穩定、生存周期短的問題,這些問題浪費了社會投資和社會資源,造成職工失業,需要通過引導企業理性投資,減少部分行業主體生存周期短的問題。
聲音——昆明市工商局:扶持私營企業組建集團
昆明市工商局表示,私營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目前各部門正在積極奔走,出主意想辦法。比如扶持私營企業組建集團等。要推進房地產、制造業、信息科技等領域大型私營企業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加強政策指導,為私營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小微企業是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通過創新服務機制、擴展服務平臺、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品牌創建、科技創新等,幫助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業內專家:雙軌經營 重心上網
云南某百貨業內人士介紹,在目前的大趨勢下,大型綜合商場首先應適當考慮穩定住現有商戶,適當降低或維持原有房租水平,減輕商戶經營負擔,人氣低迷的商場可組織或引導小散商戶進行集體營銷等嘗試。手頭有資金的個人投資者目前投資實體商鋪應該注意觀望和研判,已經經營有實體店鋪的個人或企業可順勢開辟自有網絡銷售平臺,做雙軌經營進行銷售重心調整及新領域客群培養,讓實體店鋪客群與網絡客群融合,并依托實體店服務提升客戶黏度,對于那些經營項目挑選失策、銷售業績嚴重虧損的店鋪,則建議立即止損或轉向經營。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