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幾家書店的開業,讓人不禁為實體書店行業出現“回春”歡呼喝彩。11月29日,內地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12月12日,國內第一家MUJIBOOKS(無印良品書店)落戶上海淮海路。一度被稱為“實體書店殺手”的網上書店也一改做派,紛紛鋪設自己的線下實體店。11月初,亞馬遜的第一家實體書店在美國西雅圖大學村(UniversityVillage)正式對外營業;之后,當當也宣布將在長沙開設自己的第一家線下體驗式書店。
與誠品進入內地、無印良品跨界、亞馬遜和當當布局線下的轟轟烈烈相比,獨立于傳統圖書業外的獨立書店在堅守自我表達與情懷的同時,依然在探索生存運營之道上步履維艱。毋庸置疑,在其他城市,諸如誠品書店或方所之類的獨立書店在探索“帶著獨特品味的復合式經營”上獲得了成功。
受訪的獨立書店店長們大多認同“復合式經營為獨立書店后續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同時他們也一致認為:獨立書店應更加注重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讓書店成為人們相互交流、尋找有趣事物的場所。當然,不同店長們的經營之道是不可能被復制移植的,畢竟書店本身的文化價值取向由于店長品味不同而不同,他們各自通過文化活動和社交媒體宣傳來“圈粉”,將自己的獨立書店打造成一件獨特的產品,讓大家在茫茫人海之中發現有一樣想法和生活態度的同類。
但在昆明,記者走訪看到的現狀卻是,“無利或微利”成為多數獨立書店的經營困局,利潤基本只夠“攤掉”日常開銷,想要收回初期投資成本時間尚早。
此外,昆明消費者買不買單,且看記者的市場調查。
市民調查
為更深入了解獨立書店在昆明的生存現狀,記者隨機采訪了60位市民,年齡從15歲至60歲不等,希望從市民的角度獲知,市民在挑選書店時有哪些標準?什么類型的書店深受歡迎?大家愿意在書店花費多少錢(包括買書和其他消費)?
問題一:在選擇書店時,你的主要標準是什么?(多選)
1.圖書品種72%
2.購書環境51%
3.書店服務12%
4.是否有打折圖書18%
5.書店名氣15%
6.書店位置48%
問題二:在選擇書店時,你傾向于什么類型?(多選)
1.大型連鎖書店(如:新華書店、新知圖書城等)61%
2.獨立書店48%
3.書攤、小書店10%
4.圖書批發市場8%
問題三:在書店消費時,你覺得每次花銷多少錢比較合理(包括購書消費和其他消費)?
1.不花錢3%
2.0~100(含)元62%
3.100~200(含)元26%
4.200~300(含)元6%
5.300~400(含)元2%
6.400元以上1%
特色書店
花生書店:公益性質活動“圈粉”
錯落有致的書籍、墻上的藝術掛畫、櫥窗里的訂制茶杯、角落的素色花瓶、泰國搬回來的柚木桌子,在昆明同德購物廣場內,這樣的獨立書店,本身所體現出來的生活態度,就值得讓人傾心。“有時候去傳統書店就會被大量的書籍弄得迷失方向,反而很難選到心儀的書。”這大概就是花生書店的負責人索拉想開書店的初衷之一。
“花生書店從2015年11月底開業到現在一年多了,但我覺得其實才起步。”索拉說起一周年話題有些恍然,“其實我不知道怎么運營一個商業化的書店,對我來說這是個偽命題。”顯然書店里提供的咖啡飲料是現在一個普遍流行的解決方案,結合書店帶來的客流和讀者需求,無疑或多或少對運營提供了一些補貼。面對不得不算的經濟賬,索拉笑了笑,“如果以不收回投資回報的前提來說,養員工沒問題。”
“目前書店基本每月都會有活動,比如舉行新書發布會、童詩讀書會、詩集義賣、英文詩朗誦等等。”這些活動基本都是公益性質,索拉說,只是想借由一個熱點,引導更多人跨入書的世界。
但多元化的模式會不會縮減和壓縮書店的生存空間?“我想做的其實僅僅是賣賣書以及和客人聊聊,是整個運營中最單純的局部,但一旦開起來就不得不面對完整的環節。”索拉坦言這是自己“不接地氣”的地方。好在花生書店已經擁有一批對其價值觀認同的讀者,即使在網絡下單如此便捷的當下,也有讀者經常來購書,甚至委托“花生”幫忙尋找某個版本的書。
智源書店:書店常客有專用茶杯
大概每一個愛讀書的人,心頭都會有一家理想的書店。在昆明富春街智源書店老板李訓濤的心中,這樣的書店不必那么大,圖書品種也不必那么多,有自己喜歡的就成,還要有若干同好,經常一起坐坐,喝茶聊天,互通有無,大家都不累。當然這也正如《獨立書店,你好!》一書的編者前言中所說:“這是多少讀書人的夢,但也是多少讀書人不能承受之重的夢”。
李訓濤沒有文藝范兒,反而和藹可親猶如鄰家大叔,雖然一直感慨“生意不好做”,但抱著“喜歡”的初心,智源書店已經開了20余年,生活和書店經營已然融合在了一起。店內以社科、文史等學術類書籍為主,沒有多少宣傳海報,沒有一般浮躁的暢銷書。
對于這樣默默經營的書店,真正的感受還是只有走進這些店的讀者們自己才清楚。而經營者的理念實踐,李訓濤自己也說不太明白,但就算說不明白,也有旁人無可取代的感情在。大概就是這樣無意中營造出的氛圍,更體現出獨立書店獨特精神空間的可貴之處。在他店里放著30幾個不同形狀顏色的茶杯,據李訓濤說,這些都是書店常客的“專用杯”。對他們來說,書店里擺著的書,作為商品只是個契機而已,背后他們更看重的是書店里書情、人情的款款相融,無論網上淘書有多節省方便,也無法獲得在書店里老板親自推薦一本好書的驚喜。
大象藝術中心:“云南一游”留念之所
不知從何時起,坐落在文化巷不起眼旮旯的大象書店成了昆明的一座文化地標,不僅能夠吸引周邊顧客,甚至會“有朋自遠方來”。來往于昆明的有心游客會特意去店里,挑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當作“云南一游”的留念。而這也是大象書店創辦人的初衷,于文化巷的喧囂吵鬧中,守住一片精神陣所,傳遞文化的熏陶。
作為“大象”品牌的又一力作,大象藝術中心亮相于金鼎廣告產業園區已快一年,所打造的是一家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等混業經營為一體的文化空間。與其說它是書店,更像是一個獨特的文化體驗館,涉及閱讀、生活、藝術、設計等各個方面,偶爾舉辦音樂會、小劇場表演。這與目前知名獨立書店誠品和方所有些類似,大象藝術中心主理人馬磊坦言,書店經營模式仍在不斷探索,希望借鑒其他成熟獨立書店的經驗,做好文化市場和商業的有機結合。
在大象藝術中心內,設置了一個大約能容納200人左右的小劇場區域,可以舉辦音樂會、話劇等文化推廣活動,而這也成為其收入來源之一。馬磊告訴記者,小眾書店提供的是個性化服務,人文關懷較強,連鎖書店則標準化程度較高。“我們希望做的是讓客戶逗留,購物群體才能夠培養,畢竟‘書蟲’只是少部分人,讓市民重新回歸書籍,提供全面的服務才是關鍵所在”。在馬磊看來,隨著經濟發展,大家對文化的需求將日益增長,獨立書店結合咖啡、生活方式等會更加滲透到方方面面,獨立書店將走進社區、寫字樓,融入人們的生活。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