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恒:著力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的云南路徑 下好產業這盤棋

背靠中國西南腹地,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東向連接長江經濟帶,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和印度洋周邊經濟圈開放,云南的開放發展空間從未如此海闊天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云南要努力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輻射中心”靠什么輻射?省委書記李紀恒指出,要做大做強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經濟質量及競爭力,著力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顯而易見,是靠經濟來輻射。這意味著,云南的重任是要站在南亞東南亞區域經濟的舞臺中央,闖出一片新天地。那么,機遇面前該怎樣破題?路徑又是什么?

“一個區域的經濟中心首先是商業、貿易中心,并兼具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地和產業中心等多種職能。因此,它必須是最開放的經濟體,也是先進技術和雄厚資本的來源地,對區域周邊有相當的經濟吸引范圍。目前云南距區域性經濟中心仍有差距,從硬性指標看,經濟總量較小,產業支撐能力較弱。”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馬勇認為,云南雖然區位優勢明顯,但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首先要下好產業這盤棋,不能淪為“過道”經濟中心。

布下產業發展戰局,重構區域產業格局,云南已在路上:

——提升傳統產業。在鞏固提升煙草、能源等優勢產業,改造提升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傳統產業,做優存量的同時,立足培育增量。

——發展新興產業。優先發展生物醫藥、農特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及稀貴金屬新材料、汽車及先進裝備、石油及精細化工、電子信息6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產業小巨人,形成一批產業鏈群,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構建一批產業集群,努力聚合形成新興產業后發優勢。

——承接產業轉移。對內承接長江經濟帶中的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對外抓住“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機遇,借鑒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和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的成功經驗,積極爭取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共建產業園區并落戶云南,面向全世界招商。

就經濟的輻射力而言,馬勇認為,經濟發展要遵循先集聚再擴散的規律,讓帶動力強的地方先發展起來,讓更多生產資源、生產要素向這些地方集聚,最終形成以滇中等6大城市群為輻射中心,以各類產業園區、口岸中心和重點縣城等作為小的區域增長極輻射點,才能織就一張牢靠的輻射網。

全國兩會期間,李紀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省將大力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和昆明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加快南北經濟帶、沿邊開放經濟帶、滇西邊境山區建設,提升城市、重點縣城特別是邊境口岸城市、口岸城鎮功能,加快形成區域發展新格局。

支撐云南產業聚集輻射的天時地利因素又有哪些呢?

從外經貿來看,去年,我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意味著大規模的“走出去”將要出現,而南亞、東南亞國家投資需求旺盛,云南要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打造升級版和“一帶一路”的機遇,促進投資便利化,為企業“走出去”投資和開展產業合作創造條件。今年1月,昆明海關已正式融入長江經濟帶9省2市的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作業模式,我省企業可享受“一地注冊、多地報關”的一體化通關待遇,這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率。

從金融資本來看,金融業作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已具備相應規模。去年,全省實現金融業增加值857.8億元,增長10.6%,高于GDP增幅2.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6.7%,居西部前列。特別是沿邊金融和跨境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輻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要借助沿邊金改政策的不斷創新,推動人民幣的周邊區域國際化進程,推廣復制上海自貿區試點經驗,繼續實施“金融入出滇”工程,打造金融業的產業集群,并積極爭取“絲路基金”、“亞投行”、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專項貸款的支持,加快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金融互通、貨幣流通、資金融通,增強金融的輻射帶動力。

再從區位來看,云南具有溝通南北、承東啟西、面向三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肩挑兩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達海的獨特區位優勢,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發揮作用,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建設成為國家重大資源型產業基地、面向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外向型產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基地。

身處海闊之境,且看云南托起新天地。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