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驗收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點區域底泥疏浚工程寶豐灣工程的公示

根據國家環保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2013〕103號)要求,對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點區域底泥疏浚工程寶豐灣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進行公眾參與信息公示。

一、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點區域底泥疏浚

工程寶豐灣工程

建設地點:寶豐灣疏浚區域及福保塘基底修復區域

建設單位:昆明市滇池治理底泥疏浚三期建設指揮部

建設性質:新建

調查單位: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

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寶豐灣疏浚區域及福保塘基底修復區域,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50萬元,占總投資的3.3%。項目繼滇池底泥疏挖的一期工程、繼續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基礎上,對以前未疏挖過的寶豐灣區域采取同種工藝疏挖,疏浚面積約157.13萬m2,總疏浚量為90.06萬立方米。項目為新實施的獨立的疏挖區域和工程內容,屬新建項目。工程疏浚范圍為滇池外海寶豐灣區域及福保塘基底修復區。項目工藝為寶豐灣底泥通過環保絞吸式疏挖船經管道直接輸送至福保塘基底修復區自然干化處置。

二、項目采取的環保對策措施

項目采取的環保措施見表

內容類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稱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地表水 pH、總氮、總磷、砷、懸浮物、鉛、鎘、鋅、六價鉻、汞、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項目使用兩艘改造普通600m3/h環保型絞吸式挖泥船進行施工,選用封閉式加罩絞刀以減少因攪動造成底泥顆粒的擴散,同時在船舶上安裝油水分離器對艙底污水進行處理,未發生含油污水擴散事故。經監測數據比對,項目施工前后寶豐灣區域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地下水 pH、總氮、總磷、總汞、鉛、鎘、鋅、鉻、砷、銅、糞大腸菌群 項目基底修復區按照GB18599-2001《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從碎石堤頂面開始壘筑編織袋裝土圍堰,迎水面鋪設了防滲膜,防滲膜采用復合土工膜,二布一膜,向堰頂敷設。交界處與原土工膜粘結,在上部用編織袋壓實。經監測數據比對,項目施工前后地下水水質未有明顯變化。 余水 總氮、總磷、懸浮物 基底修復區余水采用自然沉淀為主的處理方案,當排放水質不能達到要求時,采用投藥促沉的方式處理。項目藥劑選用處理效果較好的F-2水處理劑及QY中鐵改性水處理劑為促沉劑,本次工程總計投藥241.8T。經監測外排余水中懸浮物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即懸浮物≤70mg/L。 大氣污染 底泥堆存 異味 項目基底修復區內排泥管管口遠離人口密集區,并布置在常風向的下風口,監測數據表明項目基底修復區周界外臭氣濃度符合GB14554-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 噪聲 船只噪聲 噪聲 在施工中使用到的動力機械設備,采用排氣消聲器和隔離發動機震動部分的方法來降低噪聲;施工過程保證有序進行,施工不遠不得在施工現場喧嘩,做到文明施工。經監測,施工場界噪聲應符合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界限值》。 固體廢物 生活 生活垃圾 項目生活垃圾定點收集,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 生產 疏挖底泥 項目底泥全輸送至基地修復區,用于基地修復區的加高加固。

三、公眾參與情況

2014年1月5日至1月9日在昆明綠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網站上(http://www.ldhjkj.com)進行了全本公開。

四、監測報告文件放置地點

昆明綠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紙質文本)、昆明綠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網站(電子文本)。

五、公示時間

2015年1月30日至2015年2月5日止(不含節假日)。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眾對項目建成后環保工作的想法和建議了解項目對社會各方的影響及公眾真實態度與想法,通過了解公眾的意見,切實保護受影響人群的利益。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眾可通過向指定地址發送電子郵件、電話、信函或者面談等方式發表關于該項目建設及驗收工作的意見看法。

八、反饋方式

昆明市環境保護局

Email:hpgsfk@aliyun.com

電話/傳真:0871-641457890871-63149810

通信地址:昆明市呈貢新區錦繡大街1號4號樓

郵編:650500

附件:

來源:昆明市環境保護局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