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聯合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公布,已于2014年12月23日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CPPIB)承諾投資約2.34億加元(約人民幣12.5億元),用于發展蘇州時代天街項目。
資料顯示,蘇州時代天街整體總建筑面積達73.5萬平方米,為集住宅、寫字樓、購物中心和酒店等業態于一體的一站式商業綜合體,項目分階段于2016年至2019年完成建設。
而CPPIB則是一家專業投資管理機構,以長線投資策略為主,主要尋求高回報、風險低的項目,其所管理的加拿大退休基金目前為全球十大退休基金之一。截至2014年9月30日,CPPIB管理基金總額為2344億加元,其中包括254億加元的房地產投資。
針對該合作事宜,龍湖地產品牌總監許桐琿對觀點地產新媒體提及最多的關鍵詞是“擴合作”。許桐琿介紹稱,因為牽涉項目估值問題,雙方合作股權比例不方便透露。但CPPIB僅僅是投資者角色,項目后續將由龍湖操盤、運營。雙方共同分擔收益,共同承擔風險。
引入基金
龍湖是次引入的CPPIB此前并未過多涉足中國房地產市場,該次合作是“其在中國的第一個直投綜合地產項目”。
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資料發現,CPPIB在2014年3月份才首次將投資觸角伸向內地地產領域。彼時這家躋身全球十大公共退休基金之一的公司,斥資2.5億美元與中國房地產商萬科成立合資公司開發中高端住宅項目,“首次實質性地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該合資公司將從山東青島開始,致力于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住宅房地產開發。
談及與CPPIB的合作,龍湖地產財務總監趙軼表示,通過股權合作形式發展項目,一方面使集團能更靈活調配資源,提升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亦豐富融資管道,加強財務的穩健性;另一方面,集團將堅持龍湖產品的卓越質量和細節,為集團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并為股東帶來更穩健的回報。
事實上,這并不是龍湖第一次在商業項目中引入基金投資者。2014年7月,龍湖與渣打銀行為主的一組投資者簽訂了約1.24億美元協議,共同合作開發重慶觀音橋拓展區鷂子丘地塊。
資料顯示,龍湖2013年12月以底價25.19億元摘得觀音橋地塊,樓面價為8033元/平方米。建成之后,項目將可提供約31.2萬平方米的地上建筑面積,包括SOHO單元、寫字樓、商鋪等各種物業形態。
關于此次合作,許桐琿曾向觀點地產新媒體介紹到,觀音橋龍湖新壹街項目,龍湖擁有51%權益,其中,渣打銀行牽頭的基金計劃投資7.56億元,取得該項目28%的權益,而余下的21%權益由另外一家海外基金投資5.67億元持有。
其實,龍湖對于商業地產引入基金公司的模式應該早有計劃。此前公司商業地產部總經理魏健就曾公開透露,龍湖內部就有專門的金融資產中心,集合專業人才,專門做跟基金的合作。
據許桐琿介紹,龍湖的擴合作思路不僅僅體現在商業項目上,住宅項目也在嘗試。“股權的合作、拿地的合作、開發的合作都在做。與基金的合作僅是其中一個類別,屬于金融創新。”但其坦言,目前該模式還不能稱之為成熟或者模板,只是后續還會堅持去做。
杠桿擴張
商業地產、引入國外基金……這些關鍵詞很容易聯想到輕資產。而龍湖也確實曾經提及過相關方面的設想。
在去年7月份大張旗鼓重新定義天街品牌形象的集中曝光階段,魏健曾經透露,輕資產是“一定要嘗試的”。
“把項目一些股份分出去,拿到錢繼續到別的地方去做。集團10%的銷售回款支持加上盤活的這些資金,龍湖商業的發展速度會更快。”
不過許桐琿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則顯得較為謹慎,其反復強調引入基金是公司擴合作思路的產物,并坦言現在談輕資產還為時尚早。
據其介紹,龍湖目前的重點仍然是“持商業”。“選好項目地塊,順利開業,通過運營實現商業增值,再然后才是資產證券化或者輕資產。這一切的前提是商業能夠運營起來并實現增值溢價,所以龍湖現在是持商業階段,把商業體本身運營好。”
2014年12月20日,長楹天街購物中心在北京開業,這也是龍湖天街購物中心首次在一線城市亮相。許桐琿指出由此開啟了天街的品牌全國化運營階段。“品牌落地的過程,樹立天街在購物中心領域的價值和地位。”
誠如許桐琿所言,龍湖雖然從2003年重慶北城天街開始進入商業地產領域,但比之國內商業地產的同行諸如華潤、中糧置地等,確實還欠缺些名氣。“龍湖在重慶的項目做得很好,但全國擴張才剛剛開始,知名度還需要培育一些時間。”睿意德高級董事王玉珂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如是稱。
按照龍湖的時間表,公司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用作商業投資,預計到2016年底天街商業項目將全面亮相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線城市。經過10-15年,商業利潤將占集團核心利潤的20%以上。截至2017年底,龍湖預計持有23個開業商場,持有面積達到357萬平方米左右。
商業地產的擴張必定少不了資金的支持,按照龍湖住宅市場的穩健和保守步伐,其最近幾年銷售收入的10%預計維持在50-70億元之間。而截至北京長楹天街的開業,集團開業商場總數達到14個。如若要完成2017年23個商場的目標,最近三年內龍湖需要實現10個商業項目的開業,平均一年3.3個。
王玉珂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稱,重點要看資金如何利用。“直接投資的話,幾十個億比之一些全國性重點做商業地產的開發商如華潤等相對較少,但是如果利用財務杠桿,地產+金融相結合就會不一樣了。”
綜合龍湖的發言和市場人士分析,對于亟需做出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龍湖商業品牌,基金伙伴的引入無疑是規模擴張和品牌落地的有益催化。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