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山水格局分三級 建筑總體控高不超過36米

為充分利用城市空間,突破建筑設計千篇一律、空間形象枯燥乏味的局限;延續昆明大山大水空間格局,提高城市品質,營造豐富、生動的城市景觀風貌,昆明市規劃局委托規劃設計單位編制完成了《昆明城市景觀風貌及建筑高度規劃研究》,并于昨天舉行成果發布會。規劃劃定了昆明的城市山水格局保護區,分三級進行規劃引導控制,建筑總體控制高度最高36米。

三級控高最高不超36米

為尊重和保護城市自然山水的風貌特色,根據不同山水風貌元素的重要性,規劃劃定了昆明的城市山水格局保護區,分三級進行規劃引導控制。一、二、三級區內實施建設項目時,應在總體控制高度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和結合自然地形,不影響、不破壞原有自然景觀風貌。在有關控制區、保護區實施建設項目設計時,要進一步通過視線、天際線研究,具體確定建筑高度和空間組合。控制區、保護區外的高層建筑結合相關基礎設施支撐、區位條件、功能定位進行布局,在城市中形成開發量較高的重點區域,從而分層有序地集中體現現代都市景觀風貌。

一級區

總體控制高度24米

主要體現城市山水格局區域,包括滇池、西山周邊,清晰展現城市山水格局的面滇區域。

二級區

總體控制高度24~36米

重點體現城市山水廊道區域,包括城市周邊的主要山體,如碧雞山、長蟲山、呼馬山、白龍潭山等區域,翠湖、盤龍江等城市的主要水體景觀區域。

三級區

總體控制高度36米

體現城市山水環境滲透區域,以自然山水為特色的城市生態公園,如小團山、黑龍潭、七星山、五甲塘、西亮塘公園等。

入滇河道保護區:建筑退主要入滇河道兩側50米景觀帶,景觀帶兩側20米區域內第一層次建筑應形成尺度適宜的空間過渡。總體控制高度不宜超過24米,20米以外區域應按照45度景觀開敞線控制高度。實施的建筑項目要達到空間開放及景觀滲透的效果,創造視線連續、優美的都市景觀系統。

景觀視廊保護區:城市傳統的景觀視廊(圓通山看長蟲山、西山,大觀樓看西山)以及其他重要的景觀視廊(人民西路看眠山、機場高速虹橋入城口、會展中心平臺看西山)區域。實施的建設項目要達到景觀滲透的效果,創造視線連續、優美的都市景觀系統。

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劃定的歷史城區、歷史街區、歷史文化保護建筑,以及在歷史保護控制區周邊200米內的建設項目建筑控制高度,要保證歷史建筑、街區周邊的景觀協調。

標志建筑保護區:實施建設項目,要保證公共建筑周邊的景觀效果。

觀景通道保護區:入城高速城區段沿線控制50~100米的景觀帶,景觀帶周邊建設要保證道路沿線的景觀及通透效果,創造視線連續、優美的都市景觀系統。

單個地塊建筑切忌“一抹平”

規劃同時對一般地塊建筑空間組合作出引導。單個地塊內建筑切忌“一抹平”,應通過“落、起、疊、放”等方式,形成變化的天際線效果及富有魅力的建筑形象。建筑屋頂處理應注意天際線變化及組合效果,屋頂不能在同一個平面上,可通過坡頂、退臺、錯層等形式,形成適宜的尺度變化,形成豐富變化的屋頂效果。《昆明城市景觀風貌及建筑高度規劃研究》成果,通過保護昆明城市山水格局、環境界面,引導城市高層建筑的分布,形成疏密有序、高低錯落的城市整體空間,為昆明建設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景觀風貌特色形象提供規劃支撐。

結合軌道交通等控制建筑高度

高層建筑應結合交通、坡度、地質、軌道交通來控制建筑高度,打造高品質建筑。滇池旅游度假區控制建筑高度較好,此外,金江小區也控制得較好。

專家認為,昆明的特色山水環境、歷史文化是昆明建設世界知名游城市的基礎,應加強保護。高層建筑的建設應合理布局,城市規劃管理應留給設計更多的空間,塑造高品質的城市形象。按照專家意見,設計單位進一步細化研究成果,形成了城市景觀風貌控制的基底圖和昆明城市景觀風貌建設指引圖等成果,上報昆明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并通過。在該研究成果基礎上,制訂了《昆明城市景觀風貌控制導則》。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