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近日,網傳北京市將于11月開始調整二手房交易稅費政策,原滿5年的普通住房交易免征營業稅,將調整為滿2年的即可免征。北京營業稅調整傳言即便成真,亦收效不大
今年以來土地市場持續萎靡不振,企業拿地信心不足,土地市場繼續調整下探觸底,成交持續低迷。土地市場遭遇“銅九”四季度或是抄底時機
如今10月已過半,市場真的是如大家所言喜大普奔么?我們從上半月30個重點城市的成交情況來看,其實不然。上半月成交不溫不火,四季度沒那么樂觀
本周土地供應有大幅上漲,共6宗土地供應,共計137488.52平米;僅1宗土地成交,共計19598.98平米,較上周大幅減少。
本周商品房供應大幅增長,供應面積近11萬方,同比增長120%;成交面積22萬㎡,同比增長29.4%,成交套數2142套,基本與上周持平。
本周公園1903、保利大家、萬達廣場等項目平面媒體投放量較大。
宏觀環境/政策資訊
北京營業稅調整傳言即便成真,亦收效不大
近日,網傳北京市將于11月開始調整二手房交易稅費政策,原滿5年的普通住房交易免征營業稅,將調整為滿2年的即可免征。
CRIC點評:北京作為首都城市,是全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風向標,今年以來,北京有關市場調控的各類傳言持續不斷,甚囂塵上。營業稅調整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傳言中,二手房交易免征營業稅條件由5年調整為2年,對于自住型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而言益處并不大,相反,對投資投機性需求反而有更大的刺激,這與整體的調控精神不甚相符。即便傳言成真,效果恐也遠不及預期。營業稅調控作為稅費調控政策中的一個手段,當下行情,即便傳言成真,其作用更多恐在于市場結構性調整,而非整體市場需求增加。
魔都剛需“被豪宅”,房貸新政成擺設
10月13日,央行上海總部宣布將“貫徹并落實”9.30央行、銀監會精神,施行“認貸不認房”政策,即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房貸的家庭,如購買第二套普通住宅,銀行執行首套房貸政策。但目前上海現行的普通住宅認定標準太低,致使大量剛需住宅“被豪宅”——這實際上讓上海房貸新政成為一種“紙”擺設。
CRIC點評:根據央行上海總部10.13新政,在首套還清貸款后,第二套新增住宅必須是普通住宅才能享受首套貸款利率。而普通住宅延續2012年3月1日的標準。總體上看,這個政策并非如其所宣稱那樣要刺激二次改善需求,更像是為了讓人們買第二套低端剛需房。上海樓市需要適度刺激。一個健康的樓市需要價格和成交量都維持“平穩”局面。在現實的需求面前,上海既有刺激樓市以提振經濟的客觀需求,也有為改善民生的內在動力,出臺這樣一個“紙”政策,應該不是上海決策者不想救市,很可能是政策制定時欠缺科學考量所致。
宏觀環境/行業動態
土地市場遭遇“銅九”四季度或是抄底時機
今年以來土地市場持續萎靡不振,企業拿地信心不足,土地市場繼續調整下探觸底,成交持續低迷。進入“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后,各城市推案量均較8月顯著回暖,開發商營銷力度也有所加大,但土地市場卻是并未出現期盼的的回穩跡象,市場難覓金九。
CRIC點評:(1)成交總價持續回落,均價延續環比上漲。本月成交總價下跌,主要在于成交量的縮減,而均價之所以能夠實現一定幅度的上漲,一方面,雖樓市整體仍處弱市格局,但一系列政策的刺激確實給市場帶來一定信心的提振,企業對于優質地塊更加勇于出手,土地溢價走高,使得9月土地市場成交均價上漲;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一線城市成交占比上升,拉升了整體市場的成交均價,9月份一線城市成交總額占比達到49%,較8月份上升了15%之多。
(2)流標率繼續走高,溢價率環比回升。據CRIC監測,2014年9月,全國100城市經營性土地整體溢價率為23.84%,較8月份環比上漲13.0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9.71個百分點;土地流標率為4.06%,同比下降5.2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9個百分點。由于9月政策利好不斷,優質地塊頻出,加之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大幅上漲,房企競爭直接拉高土地成交溢價率,底價成交比例大幅降低,而且,本月成交的436幅地塊中共188塊為底價成交,占到43.1%,較上月大幅下降34.8個百分點。
(3)企業拿地還不積極,四季度或是抄底時機。我們認為,一方面,隨著9月30號央行房地產信貸調整新政落地,對市場起到極大的提振作用,許多房企醞釀提價或者繼續平價走量的同時,拿地信心也將進一步堅定;另一方面,雖然四季度主要房企的重心還在去庫存、沖業績上,但考慮到明年土地儲備和后續開發的持續,必將在四季度加大土地儲備;再者,地方政府基于財政收入考慮,四季度推地力度或將加大,預計四季度土地市場將會迎來穩步回升,而一線城市和市場表現較好的二線城市將成為拿地熱點。
宏觀環境/市場快評
上半月成交不溫不火,四季度沒那么樂觀
9月30日央行重磅炸彈落地,提出放松限貸相關政策,緊接著的“黃金周“各家企業都順勢而動,不少企業也是捷報頻傳,不少人認開始認為樓市正在回暖。我們從上半月30個重點城市的成交情況來看,其實不然。
CRIC點評:(1)黃金周后市場再次歸于平淡。總體來看,整體市場成交不溫不火,四季度的開始差強人意。根據克而瑞數據統計,全國30個重點城市10月上半月成交面積約為719.6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8%,環比9月下半月下降22%,10月上半月住宅成交套數約6.7套,同比、環比均下降20%。可以看出,盡管大家感覺十一黃金周各家企業銷售情況良好,但實際整體市場并不盡如人意。
(2)一線城市破局難,二三線政策收效微。從各能級城市來看,市場表現與整體市場走勢基本一致,但又有所差異。
10月上半月,一線城市成交依然走低,成交面積和套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0%和17%,環比也有所下滑。一方面是黃金周備案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在政策的不放松。到目前為止除三亞外,仍處于限購狀態的就只有一線城市了,短期內想要政策松綁也無法實現,盡管廣州此前也有傳言放松限購,但終究無法落實,這樣膠著的狀態還將持續。而限貸方面,從目前的政策來看,基本上沒有放松。
二線城市今年來陸續放開限購,同時地方政府層面也不斷給予扶持,加上9月底的限貸松綁,可以說政府救市的利好因素都占了,但是成交面積和套數的同環比下降依舊非常大。主要在于雖然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提振購房者信心,但是政策細則的不明朗,導致消費者的觀望情緒依然濃重,10月第二周的成交還略低于9月最后一周。
三線城市的樓市歷來表現平平,發現前景較好的三線城市如佛山、無錫等,在限購、限貸陸續放松之后,撇除黃金周的備案影響因素,從10月第二周的數據來看,較9月最后一周有明顯提升。總體而言,四季度的開始并沒有給出一份可喜的答卷,十一黃金周固然有人賣的好,但是市場依然偏冷,企業還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四季度。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