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3月13日,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相繼召開,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各部委領導也紛紛就社會關注問題和未來改革動向作表態。本文針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多次新聞發布會中與房地產相關的若干要點進行摘選,分析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其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一、新型城鎮化明確三個1億人工作任務,戶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成為核心
“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居住證制度。”——李克強總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2014/03/05)
“社會保障方面,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要爭取全國統籌,要實施鼓勵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的財稅政策,還要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2014/03/05)
“一、我們要處理好大城市的規模擴張與提高增長質量的關系,不能再走外延擴張的路子,一定要走內涵式的發展模式。二、處理好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小城鎮的關系,給中小城鎮、小城鎮增加投入。三、處理好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必須根據我們的國情走我們自己的道路。另外,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急進冒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2014/03/09)
“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民生問題,應該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今年要著重繼續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2014/03/13)
新型城鎮化是未來我國發展重心,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此次兩會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要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鎮化質量水平。“三個1億人”的表述則明確了未來新型城鎮化工作的三大重心: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關注社會保障、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
圖:未來新型城鎮化工作重心

數據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綜合整理
新型城鎮化致力于以人為本,在消除不同地區貧富差距的同時,以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全體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升。此次兩會明確的工作重點,對于房地產市場有以下利好:(1)逐步放寬落戶條件、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助于加速中小城市及城鎮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增加的城鎮人口、穩定的工作居住環境,不斷提高的收入水平,可以更好地促進有經濟實力的新市民購房需求釋放,對未來老齡化帶來的市場規模增長放緩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2)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將加速城鎮住房供需結構的差異化,住房將被要求滿足多層次多結構的需求。中小城鎮的需求群體將主要為由農村或外地落戶至此的新市民,而大城市則需要更多地考慮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需求。(3)加快棚戶區改造,一方面是政府托底民生,將更多的集中為低收入群體的房地產民生保障領域發揮作用,實現住有所居;另一方面,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棚戶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革稅收政策的支持,也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參與棚戶區改造或舊城改造等相關民生保障項目,來獲取資本市場再融資和實現利潤。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