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積極推進十大創新
(十二)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設立授權托管、集中統一、統分結合、統籌各方的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管理委員會,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授予省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托管安寧市、易門縣、祿豐縣、嵩明縣、尋甸縣、馬龍縣,統一組織領導新區的規劃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下設東、西片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西片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以省為主組建,東片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以昆明市為主組建。同時,設立中共滇中產業聚集區(新區)工作委員會,作為省委派出機構,履行相應職能。新區區域內行政區劃不變、統計口徑不變、原有稅費基數不變、分級管理項目不變,以及社會管理等職能職責不變;管理委員會在托管區域內負責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建設、統一重大項目融資、統一干部管理、統一新增財稅管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五不變、六統一”的原則另行制定具體方案)。
(十三)創新投資建設模式
——組建市場融資平臺。組建1—2個新區開發投資公司,由管理委員會管理。新區開發投資公司享有特許業務獨家經營權,參與土地一級開發,負責市場化籌資,為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等提供資金保障。適時組建股權多元化的金融控股集團和其他融資平臺,為新區資本運作、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投融資服務。
——推行市場化開發建設模式。實行以園招商、以商建園、以商興業的市場化開發建設模式,鼓勵境內外金融機構、大企業在新區內成立各類園區開發公司。依據總體規劃,實施從園區規劃、建設到產業培育的一條龍開發,同步推進園區規劃建設與產業聚集發展。通過對新區內產業園區建設、房地產開發、城鎮建設、文化旅游與商貿商務服務及休閑娛樂等產業開發獲得投資收益,有效拓展新區融資渠道,推進新區加快建設。
(十四)創新產業融資方式
——鼓勵信貸資源向新區傾斜。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爭取總行支持,將新區建設和產業發展作為重點信貸支持領域,在新區設立專項服務機構,引導金融機構投放于新區的貸款增速高于其全省貸款增速。對新區建設予以較大信貸支持的金融單位給予獎勵。
——加大金融機構建設。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新區設立區域性總部、后援服務基地和分支機構,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到新區設立金融機構。對在新區新開辦銀行機構的,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并對建設和租賃經費給予適當補貼。積極爭取國家批準設立為新區服務的商業銀行。
——實施“基金入區”工程。設立新區股權投資政府引導基金,吸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入駐新區,投資新區產業發展。努力爭取國家批準設立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在國家和省市財政的引導支持下,通過社會募集方式建立100億元左右的產業投資基金,對新區內發展前景好、投資回報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項目,以項目資本金的形式先期投入。
——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積極引導和扶持新區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實現上市融資。對新區內上市成功的企業,從新區產業專項扶持資金中視情況給予500萬—1000萬元的一次性上市費用補助或獎勵。
——推進企業債券融資和保險機構融資。在新區開展資產證券化試點,積極探索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融資。引導鼓勵保險機構以多種方式參與新區建設。對成功發行債券融資的企業,在政策指導、融資項目審批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從新區產業專項扶持資金中按融資額給予千分之一的獎勵扶持。
(十五)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
——多渠道保障新區建設用地。新區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國家下達我省計劃指標內實行單列。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項目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優先安排在新區實施。增加新區建設用地規模,統籌平衡適當調減新區范圍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新區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可通過補充耕地指標有償流轉等方式,在省域范圍內實現占補平衡。
——降低用地成本。制定新區用地按年度納稅額度給予資金扶持的優惠政策,按企業所交納土地出讓金的一定比例給予資金扶持。新區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不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除商住用地外免收新區內壩區耕地質量補償費。新區內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上繳省級部分全額列支用于新區內的土地整理項目。對使用未利用土地的建設項目,土地出讓金標準可區別情況按《全國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10%—50%執行。
(十六)創新投資審批管理機制
——建立高效便捷的“并聯”辦理流程。設立新區投資審批服務中心,實行項目備案或核準、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等手續同步“并聯”辦理。企業投資鼓勵類、允許類項目一律簡化備案手續,推行網上在線備案。
——建立投資建設全過程跟蹤服務制度。對在新區投資的項目,由管理委員會負責代業主辦理所有審批手續,形成讓投資者省心、省力、省錢、省時的高效便捷服務機制,確保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對新區內重大建設項目進行全程跟蹤,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十七)創新產業發展扶持方式
——設立新區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2020年前,省級財政每年向新區注入資金設立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專項用于產業園區科技創新、促進高端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政策性扶持資金的兌付。
——統籌新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入駐新區的重大產業項目,由新區負責同步配套區內市政基礎設施,并負責同步規劃建設與區外通道的互聯互通。
——加大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對新區內列入省級重點項目的企業,優先享受新區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的扶持,對符合國家資金支持條件的優先申報,爭取中央投資支持。對入駐新區投資額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使用、貸款貼息、標準廠房使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對新引進新區的高端產業項目,除享受西部大開發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外,投產后形成稅收的地方部分(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作為財政專項扶持企業科技創新資金5年內全額用于補助企業,5年后的10年內減半支持企業用于科技創新和物流補助(在省內其他園區已經享受科技創新和物流補助的進行扣減)。對入駐新區的產業項目,除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已有明確規定及中央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外,新區內免收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收費”政策。
——積極引進央企、民企、外企。在全省“央企、民企、外企入滇”和“科技入滇”戰略實施過程中,符合新區產業定位發展方向的優先引入新區發展。對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在新區設立具有法人資格地區總部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和獎勵。鼓勵民間資本“非禁即入”,每年新區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安排向新區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傾斜。對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民企,采用BT、BOT等投資方式的給予一定貼息補助。對入駐新區的全國百強民營企業,凡符合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的項目,視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十八)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科技創新機制
——積極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進一步創新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使用的機制和政策,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和企業家視情況給予表彰和重獎。由管理委員會按產業投資方的要求,代為協調聯系各類專門技術工人、經營管理人員。鼓勵在新區創辦高等校院、高等職業學院,倡導“校企”、“校區”合作培養人才。對新區內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工資、薪金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部分,從繳納年度起,前5年全額獎勵給個人,后5年減半獎勵給個人。對進入新區工作的所有外來人員包括家屬子女,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鼓勵省內黨政機關公務員到新區掛職或依法辭職、提前退休到新區創業或到企業工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人員到新區創業、工作或兼職,對產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給予重用或獎勵。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對入駐新區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從省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中給予500萬—1000萬元的補助。對進入新區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給予優先立項和重點支持,最高資助或獎勵500萬元。對新區內企業實施的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從省級企業技術改造補助專項資金中給予一定的補助。鼓勵保險機構推出服務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和優化升級的產品服務。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申請國內外專利的予以快捷辦理。對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給予適當獎勵。建立快速高效的知識產權執法維權機構,切實保護企業知識產權。
(十九)創新煤電油氣運要素配置保障機制。對入駐新區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和項目,優先保障,優惠配置。積極爭取國家將新區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納入發電企業與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從2013年起,支持云南新投產的電站,按國家批準的電價加過網費對新區直供。
(二十)創新外向型產業發展機制。努力爭取國家批準在新區內設立綜合保稅區,扶持鼓勵外向型企業發展加工貿易,努力擴大加工貿易進出口,大力發展外向度高的外向型產業。支持新區外向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或貿易境外人民幣結算,對“走出去”項目給予政策指導和扶持,在通關便利、進出口配額、稅收優惠等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對企業的支持。鼓勵外向型企業運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工具保障出口貿易發展。
(二十一)創新招商引資機制
——實行代理招商制。委托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各類商會、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負責人為新區招商代理,重點為新區引進重大項目發揮作用。招商代理一經委托后,每年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招商項目成功后視項目資金到位情況給予獎勵。
——鼓勵全社會參與新區招商引資。招商成功后按實際到位資金1億元獎勵10萬元,以此累計加獎,上不封頂。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二)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將新區建設作為全省重大工程,切實加強領導,協調配合、明確責任、強化服務,及時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和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扎實做好規劃編制工作。積極做好與國家部委的匯報銜接,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各相關州(市)、縣(市)、省級各部門要圍繞加快新區發展大局,全力支持配合,勇于開拓創新,研究制定出臺新區建設相關配套政策實施細則。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定期組織力量對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十三)營造支持新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支持改革探索,愛護改革者,保護創業干事者,在全省上下形成支持新區建設的濃厚氛圍,形成加快新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加快新區建設,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省各級各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統一思想,提振信心,不觀望、不猶豫,主動工作、積極作為,確保新區建設早日取得成效。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