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城市的管理缺乏文化視野和戰略眼光。一個管理有序、工作方便、生活舒適、環境優美、安全穩定的城市環境,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特質與文化元素。近年來,昆明在城市的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從昆明的發展現狀來看,城市管理明顯滯后于城市建設,突出表現為:在管理觀念上重建設輕管理,在管理內容上重表象輕內涵,在管理途徑上重人治輕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經驗輕科學,在管理效應上重近期輕長遠。具體表現為:交通秩序混亂,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臟亂差,城市綠地嚴重不足,城市缺乏綠化、靜化、亮化、美化的美感,人性化服務也不夠,市民難以感受到城市的人文關懷等等,影響了城市的形象。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根源,主要是城市管理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缺乏應有的文化視野。
二、牢固樹立文化城市的戰略思維和品牌意識,著力把昆明打造成個性之城、特色之城,加快推進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設
每座城市都會有不同的景觀、形象、空間以及氣質、靈魂,從而使城市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征。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一個城市只有具備豐富的城市文化內涵,才會有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一個城市的歷史積淀越深厚,個性才會越強;一個城市文化與其他城市文化的差異越大,特色才會越鮮明。因此,昆明要培育個性和特色,其根本就是要牢固樹立以文立市的理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突出原創性和差異性,充分挖掘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圍繞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國春城”、世界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濱生態城市、世界知名的西南開放城市四個品牌,提升城市品質,推進旅游城市建設。
(一)發揮昆明氣候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國春城”品牌。全世界城市多達數萬個,但被稱為“春城”的城市只有4個。“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各族人民認同的元素,它象征著希望和夢想。昆明的“春城”品牌是其他城市不可復制的,是昆明最核心、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競爭力的元素,是昆明最具壟斷性的資源,要把“春城”打造成昆明內涵最深、外延最廣、知名度最高的文化品牌。因此,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一是要突顯“春天”的宜人,展現避暑避寒之地的元素。要注重整體的規劃設計,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空氣質量、基礎設施、休閑設施、市民休閑力、休閑感受度等要素,融入城市景區、度假公寓、功能服務等方面,著力塑造“最佳休閑宜居城市”形象,打造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二是要突顯“春天”的色彩,展現四季常青、鳥語花香的元素。要注重城市建筑的色調設計,使之與春天的色彩相協調,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統一;要注重道路綠化,選好植物種類,突出不同特點,不能搞千路一面;要注重庭院的綠化,讓院落成為城中錯落有致的小森林;要注重規劃城市森林,開展生態林和景觀林建設;要注重利用城市周邊森林資源,塑造森林式、園林化、環保型的綠色城市。三是要突顯“春天”的氣息,展現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元素。注重整體與局部的結合,在凸顯春天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的大背景下,以深厚的歷史文化為底蘊,將歷史神韻、現代動感、都市活力完美結合起來,向世人展現出昆明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美麗畫卷。四是要突顯“春天”的意境,展現包容萬物、百花齊放的元素。“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昆明是一個移民城市,具有“開放包容”的精神品質。城市規劃建設一定要體現強烈的開放性、包容性、開拓性和創新性,展現昆明人的開放胸懷、開放思維,通過進一步傳承歷史文化,吸納世界優秀文化,展現各類文化在這里交匯、交融的特征,讓世人感受多元文化交織的神韻和多宗教、多民族和諧相處的魅力。
(二)發揮昆明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在昆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昆明珍藏了許多歷史記憶,出現過鄭和、楊慎等許多重要歷史名人,發生過興辦陸軍講武堂、重九起義、護國首義、飛虎隊、西南聯大、“一二·一”運動等歷史大事,留下了東西寺塔、太和宮的金殿、真慶觀的古建筑群、云南陸軍講武堂、抗戰勝利紀念堂等歷史遺跡。長期以來,昆明還是一個多民族長期和睦相處的地方,形成了異彩紛呈的多元民族文化。因此,從昆明的文化土壤看,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都為塑造城市特色和個性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基礎。要精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挖掘歷史文化,弘揚特色文化,讓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遺跡“浮上來”,讓記載于史籍文獻的文化“走出來”,讓湮沒于歷史塵埃的文化遺存“活起來”,進一步培育城市文化氣質。一是要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市規劃。制定研究、保護、利用相結合的規劃,延續歷史文脈。對昆明現存古遺址、古建筑、古街區、古籍及重要史跡等文物的數量、分布、文物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等作進一步的調查摸底;對民間工藝、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民間節慶等非物質文化資源,要進行分類整理。二是要加強保護與利用的結合,使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民眾。采取積極的態度、穩妥的辦法,使文物在有效保護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有效保護,使文化遺產融入人類現代生活,發揮更大作用。三是要加強歷史文化資源學術研究。深入開展對昆明歷史、昆明城市發展的學術研究,推出一批具有理論創新價值、決策參考價值、思想教育價值和文化積累價值的精品成果,不斷豐富昆明歷史文化資源內容。四是打造歷史旅游資源品牌。深入挖掘古滇文化、抗戰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推出一批歷史文化旅游產品,增強昆明歷史文化旅游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三)發揮滇池湖泊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濱生態城市品牌。自從有人類文明以來,山水作為大自然的杰作,往往成為文化的載體和文明的寄托,體現了一種人文之美。對一座城市來說,水是城市重要的景觀標志和功能紐帶,是一座城市的靈氣,能為城市帶來巨大的生態效應、經濟效應和文化效應。滇池被譽為高原明珠,具有較大的生態價值和旅游價值,賦予了昆明無可比擬的優越環境、舒適氣候和高原湖光山色。要高起點、高品位、前瞻性地做好環滇池湖濱生態建設規劃,使滇池成為城市的生態之湖、景觀之湖、人文之湖。要在規劃建設上充分發揮滇池“高原明珠”山水資源優勢,凸顯湖濱生態城市魅力。要堅持“一湖四片”、“一湖四環”的建設思路,加快推進現代新昆明建設。要實現對沿滇池區域的高品質開發和最嚴格保護,科學規劃湖濱旅游觀光路線和休閑生活區域,建設湖濱親水空間,要著力打造“山水相映,城湖交融”的城市空間特色形態,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四)發揮沿邊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知名的西南開放城市品牌。昆明處于亞洲的地理中心和5小時航空圈中心,處于東盟“10+1”**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三圈”交匯點,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乃至中東、南歐、非洲的門戶。昆明是我國開發較早的內陸邊疆城市,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是內地和西南地區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門戶,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東南亞文化、南亞文化在這里交融。到近代,隨著滇越鐵路通車,昆明成為了一個開放城市,逐漸形成了“匯東方與西方、融傳統與現代”的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文化氣質,為昆明建設國際化開放城市奠定了文化基礎。要進一步加快昆明開放步伐,加快推進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國際金融、旅游會展、現代物流等高端服務業,不斷規范和完善政務服務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標識體系和外語建設環境,更好地集聚國內外資源要素、吸引國際高端人才。同時,要借鑒國際知名城市建設經驗,注重融合東南亞、南亞文化元素,努力把昆明打造成為一個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時尚色彩,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區域性國際城市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
三、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規劃建設,把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凸顯昆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向世人展現昆明的良好形象
用強烈的文化意識來指導規劃工作,就是要把文化理念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不斷增加昆明城市文化的濃度,培育鮮明的文化形象。為此,昆明要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加快完成昆明城市規劃修編工作。規劃是龍頭,是先導,城市建設必須先抓規劃。一是要按照“一湖四環、一湖四城(片)”的現代新昆明戰略構想來修編城市規劃,盡快完善以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規劃體系。今年年底前,要力爭實現全市域總體規劃全覆蓋,縣市區中心區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環滇主城四片完成城市形象設計全覆蓋,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做到村村有規劃。二是要強調規劃的控制紅線。突出以人為本,合理布局城市主干道、城市立交、平面交叉路口、停車場等設施,讓市民感受生活的舒適。把保護生態放在首位,合理劃定生態紅線區域,牢牢守住生態紅線,為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三是要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城市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依法實施,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干預,更不能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必須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四是要注重地下空間規劃,立足長遠發展,做好地下建筑、地下交通、地下管線、地下排水系統等方面的規劃,加快地下空間規劃的補課。
(二)加快建立完善城市交通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配套。要加強系統規劃,著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能力。一是要推進環滇池交通體系建設,規劃形成環滇的軌道、環滇的高速快線、環滇的自行車道和旅游步道,并合理規劃航運碼頭,適度開發水上交通。2014年底前,除環滇軌道外,力爭初步完成環滇池的立體交通體系。二是要強化“一湖四片”的交通網絡聯接和“一主四輔”的交通體系。交通規劃要環射連接,環片相交,并依托公路國高網、入滇出滇的鐵路網、門戶機場的航空網,形成主次分明、主輔完善、配套齊全、形式多樣的立體交通體系,覆蓋昆明全域。三是要注重考慮路網建設的密度。可以借鑒香港、上海的路網設計經驗,適當提高城區道路密集度,多修支路,合理規劃快速干道與普通道路出入口銜接點,使車流得到很好的分流,最大限度避免擁堵現象。四是規劃建設水、電、氣、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必須與現代新昆明的建設和未來發展形成相適應的基礎設施保障支撐體系,環滇池的水、電、氣、通訊網要在明年底前實現閉合。
(三)充分展現昆明山水之美。要保護昆明的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結構,充分展示昆明的山水城市之美。一是要保護好“大三山一水”格局。保護好長蟲山、金馬山、碧雞山等昆明主要山體,保護山體輪廓的完整性,維護山體生態的安全性。要繼續推進滇池綜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構建環湖生態體系。二是要保護和恢復“小三山一水”格局。昆明城內的五華山、圓通山、螺峰山以及翠湖周邊的良好生態、自然環境一直是整個昆明城市的綠肺,被稱為昆明的“小三山一水”。要科學規劃,嚴格管制,恢復翠湖周邊的自然山水綠廊,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名人故居,保護好翠湖周邊怡人的城市空間,加快形成昆明現代文化、現代商業最有品質、最具代表昆明文化特色的人文聚集區。三是加大對滇池入湖河道整治和景觀美化。用好管好牛欄江—滇池補水資源,有效增加滇池水資源總量和提高水環境容量;加快完成35條入滇池河道的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綠化、全面治理,加快展現高原湖濱城市的壯麗風光。同時,要充分利用牛欄江—滇池等上游河道水源,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水處理,形成穿城而過的水景公園、觀光廊道,重塑高原生態水城風貌。四是加強對城市的綠化。要加快形成點、線、面相結合,市區與郊區融為一體的園林綠地系統。城市面山山體植被以封山育林為主,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對“五采區”(挖沙、采石、采礦、取土、磚瓦窯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完成滇池流域山體保護,實現面山綠化全覆蓋。規劃建設好一批城市森林和公園,城市庭院要見綠透綠,所有公園都要對外開放。此外,加強對松華壩、清水海、云龍等水源地保護,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
(四)做精做美昆明城市新六大片區。昆明城市新片區的開發一定要注重品質和質量,堅持大手筆、高起點規劃,優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形象。東城呈貢片區,要加緊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增強功能服務,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齊全、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昆明新片區。南城晉城片區,要按照組團式發展的新型城區的規劃要求進行打造,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步伐。西城海口片區,在改造提升原有的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以旅游產業為主的海西黃金海岸線。草海片區,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突出生態休閑功能,著力打造融時尚、文化、生態為一體的現代新昆明“城市客廳”。空港片區,要嚴格控制好規劃“紅線”,依托國家門戶樞紐機場,以臨空經濟發展為核心,著力構筑國際化、生態化、現代化的新昆明臨空產業新區。巫家壩片區,要著力打造以配套設施齊全、交通組織流暢、建筑風格統一、景觀特色顯著、區域品質高端的南部城市副中心。同時,要將巫家壩片區延展至環湖三個半島,突出專業會展、文化體驗和生態旅游三大功能主題,加快新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打造環滇旅游發展帶和都市休閑目的地。
(五)保護和修復城市人文歷史古跡。總體要求就是對于昆明區域的古城古街、古樹古宅、古塔古廟、古雕古碑、名家名典等文物古跡,進行保護修復,延續昆明的文脈。一是要恢復重建一批具有歷史文化的古寺廟。重點要恢復建設長蟲山的鐵峰庵等歷史文化古跡,恢復建設碧雞山沿山的歷史文化建筑和碧雞寺,恢復重建金馬山的金馬寺等一批古文化建筑。二是要對一些重要歷史遺跡進行修復,認真修繕翠湖片區文化走廊和城內其他名人故居、歷史文物以及文化遺跡、標志建筑,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三是要依托昆明歷史文化資源,重點建設好二戰、護國、**運動等近現代史上的一批文化資源項目。四是恢復一批特色街區,充分繼承城市發展的文化脈絡,留住城市歷史文化的記憶。
(六)塑造城市建筑特色風格。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有形的語言、立體的繪畫、實用的雕塑,承載著民族、地域和時代的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是要精心設計和打造一批標志性建筑,設立有昆明歷史特色的雕塑作品,體現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優秀特征,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顯著特性,體現高原生態城市的特點。二是要精心規劃設計街區,新建的每個街道、每個組團、每個區片、每幢建筑都要在造型、風格上都能體現個性化的城市景觀。三是建筑要與山水格局相和諧,建筑布局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形態自然,與山水格局相融合。四是對建筑要進行限高。昆明是山水城市,一定要考慮山水城的空間比例,做到高樓相對集中,同時要根據昆明的地質地貌對建筑進行適當限高,禁止盲目攀高。另外,還要考慮各種綜合因素,科學確定并嚴格控制好容積率。
(七)加快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昆明產業布局,特別是滇池流域內四城(片)整個區域要以適應居住、適應生活、適應創業為目標,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以及產能過剩的項目。二是要積極發展輕工業,發展與最終消費市場相銜接的日用輕工產品,推進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三是要大力發展與新型工業化相配套、與城市化進程相協調、與城鄉居民需求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重點要發展現代物流、商業貿易、金融業、會議展覽及旅游業,加快促使服務業成為城市經濟的主要支柱,通過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方便群眾,提高市民幸福指數。
(八)堅持以先進的理念管理好城市。城市不能“重建輕管”,城市的管理和服務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也是構建國際春城的重要要素。要構筑“制度化”的“剛性”管理環境,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快建立從城市規劃、建設施工、城市各功能運作體系的設計、運行、管理的一整套完整的體系。要結合昆明實際,深化信息通信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全面規劃建設城市的數字化智能網絡、平臺,2014年底力爭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做到城市管理的實時監測和快速反應。要進一步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按照條塊結合、統籌協調、合理分工、重心下移、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把城市管理的責任落實到最基層,下放到街道、辦事處,使之成為管理責任主體,使各個片區和街道守土有責。
推進昆明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匯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在城市建設中,要樹牢群眾觀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讓群眾知曉昆明的規劃,參與昆明的建設,使昆明城市建設的過程,成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過程,成為集中民智、集思廣益的過程,共同把昆明城市建設好。
同志們,公元14世紀,我們的祖先在規劃昆明城時,賦予了城市龜蛇相融的形態,并埋下了刻有“五百年后云南勝江南”的石碑,就是希望后代子孫能夠在他們親手打造的美麗家園上努力奮斗、能夠把他們托付的美麗家園不斷發揚光大。今天,作為昆明城市的建設者,我們相信,昆明市的廣大干部群眾一定能夠擔當歷史的重任,一定能以更大的氣魄、更高的水平、更有力的舉措,把昆明建設成為個性鮮明、底蘊深厚、品質卓越、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園,成為最有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業的新都市,成為現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