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找水的路上
云南省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胡桐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的牛欄江調水工程對于緩解旱情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因為牛欄江水量小,并且水質污染嚴重。
現在的滇池,好比一個需要重新換血的患者。秦光榮這樣形容滇池之水,“滇池的水現在還是一潭死水。”
公開資料顯示,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年調水量34.2億立方米,總投資估算為680億元,建設工期10年。工程初擬以迪慶州德欽縣金沙江奔子欄河段為取水水源,受水區包括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6個州市的30個縣區,其中玉溪境內輸水干渠長89.9千米,涉及紅塔區、江川縣、通海縣。
云南對滇中引水工程至少已經進行了十年的闖關。
梳理各方信息發現,“十一五”期間,水利部就已將滇中調水工程列為“十一五”重大水利前期工作項目,給予了前期工作經費支持。
2003年12月21日,云南省滇中調水工程建設前期工作小組辦公室與長江委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簽署《滇中調水工程規劃》合同。這被視為滇中調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啟動。
但項目開局并不順利。2004年6月14~15日,水利部水規總院曾在北京組織有關領導及專家對滇中調水工程規劃任務書進行審查,未獲通過。
記者獲悉,2007年9月,云南省政協在昆明召開的“滇中調水懇談會”使滇中調水再次被人們熟悉。此間,云南省政府適時公開的滇中調水的數個取水方案卻屢受公眾的質疑。其中,從金沙江虎跳峽取水的方案備受批評。
這種批評,除了基于虎跳峽人文自然環境的考量外,還有對工程規劃設計的科學性提出懷疑,對工程安全、大壩安全都有不同程度擔憂。
在這樣的情況下,2010年8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開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決定舍棄之前爭議較大的虎跳峽取水點,改為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的金沙江上游河段。
正是這個時候,滇中調水改為滇中引水。而取水點的上移,使得引水總干渠增加近200公里,工程原計劃需投資約500億元擴大至今天的680億元。
2011年,云南連旱,當年中央一號文件也鎖定水利,滇中引水工程再邁一步。這年全國兩會期間,“加快推進云南滇中調水等調水工程前期工作”一句話,寫進了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云南團提交了《關于加強云南省抗旱減災能力建設的建議》案,該案第二條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幫助推動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爭取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因水定產
滇中引水工程項目除了靜態投資的680億之外,胡桐元說,項目所帶來的動態投資高達1000億左右。他表示,資金上中央與云南省各按1/3進行配套,其余1/3通過發行地方債券籌集。
胡桐元稱,由于金沙江的水量在400多億立方米,滇中調水工程調水35億立方米,調水量只占9%左右,因此不會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也應當減少對綠化、自然環境的破壞,盡可能通過地下隧道施工。
段昌群說,滇中引水工程能促進滇中地區的經濟發展,然后通過滇中的發展帶動其他地方的發展。“云南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他說,“發展不足就會導致到處發展,低效發展,進而破壞其他地方的生態和環境。”
因此,他認為,滇中引水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水利工程,而是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系統工程,它以解決滇中地區水資源短缺為切入點,進而破解整個云南發展不足、發展乏力等問題,同時也為解決該區域的水環境困局帶來契機。
段昌群強調,滇中引水的前提條件是,還歷史和自然的欠賬,特別要把昆明長期擠占了的滇池生態用水還給自然,從而為滇池未來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創造條件,這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引水來置換滇池之水。另外,他說,滇中引水還要建立在滇中所有城市節約用水的基礎之上,因為滇中引水的成本并不低。
段昌群指出,滇中引水工程如果實現,并不意味著自己就可減免治理污染、保護滇池的自然義務,更不是把目前滇池的劣五類水簡單一沖了之。“引水是戰略發展的需要,不是回避自己在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方面的責任。”
2008年,由環境保護部和中科院共同編制完成《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下稱《規劃》)。
云南大學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研究所教授楊樹華曾參與主持云南省生態功能區劃研究,據其當時介紹,根據《規劃》,云南大部分地區處于限制開發區域。
滇中城鎮群則作為“重點城鎮群”出現在《規劃》中,這也是云南唯一入列的重點城鎮群,包括昆明周邊地區。“重點城鎮群”是中國主要城鎮、工礦集中分布區域,入列的共有19個。
胡桐元則稱,云南目前的產業結構還相對落后,重工業的比重過高,他認為,云南的干旱與云南產業結構不合理有著重要的關系。
在段昌群看來,滇中地區在未來的產業選擇上,長期存在受限于水的困局,“未來應因水定產、因水布局、因水優化”,綜合解決好這些問題。”他說。
要什么樣的云南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福泉說,云南相關機構在對云南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進行了科學的評估發現,云南納入評估的自然保護區2010年提供的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2009.02億元,相當于全省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的27.8%。他希望這能獲得國家認可和支持。
楊福泉認為,這是一種綠色GDP。他稱,比如處于“三江并流”區域的麗江等地方,根據國家的主體功能區規劃,應該重點發展文化產業、旅游和各種環境友好型的生態產業、高原特色農業等,而工業發展的重點應放到云南其他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保護的任務不重、比較適合工業發展的地方。
今年早些時候,“麗江要上馬電解鋁項目”曾一度受到社會的詬病。電解鋁被視為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在電解時會揮發出多種有害物,已納入淘汰產能的行列,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禁止新增項目。
前瞻網獲悉,2011年3月,當時的麗江市委書記稱,麗江作為后發展地區,工業起步較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不夠快,麗江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以“提升麗江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這時候,人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要什么樣的云南?”
云南的目標是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在《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中,將云南橋頭堡戰略定位為:中國向西南開放的重要門戶,加快建設外接東南亞、南亞,內連西南及東中部腹地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構筑陸上大通道。而建設中國面向西南橋頭堡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把云南建設成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此后,云南決定在“十二五”時期,讓昆明成為這個“重要門戶”的區域性國際城市。
秦光榮在2013年云南“兩會”上指出:昆明“一個遺憾是,大山大水格局破壞了,綜合配套服務功能不完善,規劃品質不高、雜亂,或千篇一律,建筑缺失風格,這些都要反思”。
楊福泉回憶起1999年世博會曾經給昆明帶來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等不少好的理念,這一年世博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這一年,在云南還召開了“云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及經濟協調發展高級國際研討會”,有很多國內外學者與會。
就在這次國際會議上,與會代表發表了《昆明共識》,一致認為“云南有望建成國際上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協調發展的示范區”。
(第一財經日報)
(云南房網為《云觀察》唯一授權發布網站,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帖,否則后果自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