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風吹麥浪,城北往事

昆明發展觀·一條路改變一座城
——昆明成長記錄系列報道之二: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②

>>相關閱讀
開篇“昆明發展觀·一條路改變一座城”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①:詠嘆調:北京路,延長的長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②:搖籃曲:風吹麥浪,城北往事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③:北京路的現代革命:向北!向北!向北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④:月光曲·沉睡年代的北市掌燈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⑤:奏鳴曲·北市區破曉,野百合也有春天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⑥:協奏曲·彼海,北京路的燃情歲月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⑦:第四紀:狂想曲·次世代,北市的最終幻想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⑧:變奏曲:致最后的拓荒者
北京路的最終幻想⑨:北京路實勘:北站以北

[視頻]昆明發展觀一條路改變一座城之北京路

城北,城市以北。

城北的記憶,從北站開始,那是一個風吹麥浪的廣闊村城……

那時的記憶,那時的城北

“北邊在古時候,一直都是村莊田地,直到1965年,北京路才修到現在的北站……”

站在火車北站隧道口,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記憶回到了小時候。小學的我最喜歡在周末的時候,跟在媽媽的屁股后面,腳踩著亂石、伴隨著一路銀鈴的笑聲陪她去上班,因為,只有去到位于龍泉路盡頭的茨壩,我才有機會走出北站,看看城北的田地。

“北邊在古時候,一直都是村莊田地,直到1965年,北京路才修到現在的北站。”云南網絡寫手、云南電視網策劃主任風之末端老師和我們聊起了曾經的昆明城北。“1965年,昆明開通了到貴陽的火車,可以到達北京了,才修了到火車站的路,取名北京路。那時的北邊,幾乎就沒有路,只是沿著盤龍江的江堤可以走到松花壩……”

關于城北的記憶,我大多是從爸爸媽媽閑聊時的回溯和晚睡前的呢喃中得知,那時的北市區,成片的田地,連綿的田埂。每天日出,勤勞的城北居民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帶上工具下到田間,播種、施肥、除蟲、除草;老人們來到雞圈,嘖嘖稱道著生下綠殼蛋的老母雞,思量著什么時候兒孫們回來給他們做頓好吃的;女人們即使下地也要打扮得干凈整齊,把剛從地里收下的蔬菜,裝到馬車上運到城里。而剩下稍差點的苦菜,除了留下自家當日的菜肴外,都會擺在院子里的青石板上晾曬;孩子們在父輩忙碌的身影中起床,那時的早點還沒條件吃到米線、油條、包子、饅頭,填飽肚子的,大抵是剛剝下來的包谷棒子,剛挖出來的大白薯,急急忙忙糊拉兩下臉,背上書包,吆喝著隔壁的伙伴們,順著田埂上學去……

水城記憶

“用盤龍江水澆出來的菜特別甜,以前端仕小鍋米線的秘方,就是只用張官營種的豌豆尖……”

城北大片的田地,使他成為了昆明城的糧食和蔬菜主要來源地。除了廣闊的田地外,城北也有著豐富的水資源。而這其中,盤龍江不得不提。

李文明老師在《逝去的水城》中回憶道:昆明歷史上是一座水城。在流經昆明市的最重要的一條河盤龍江上游,有一塊九龍捧圣匾,雕刻有九龍環繞,并蓋有傳國玉璽,相傳是光緒皇帝親筆手書,由云貴總督、兵部尚書、部堂伊里布大人親自從京城送來昆明的,上書四個大字:“盤江昭佑”。關于這四個大字的解釋,一般認為盤龍江及其滇池流域,形成了昆明文化和滇文化的地理依據,中國歷代文化都是治水文化,有水運興則國運興之說,因此盤龍江的水運,關系到昆明市乃至整個云南省的民運。“昭”在這里看似是天子高高在上的威嚴命令,但“佑”在這里不如說成是天子對水的懇求。不管如何,“盤江昭佑”奠定了盤龍江作為昆明母親河的地位。

城北居民的生產生活,主要是靠盤龍江水系來維系。金汁河、銀汁河、白龍潭、藍龍潭等河流、泉眼、水塘……豐富的河道灌溉了北市區的農田,也豐足了北城人民的生活。老昆明城北山多林密,地勢又高,水流豐富,好水出于大山,向滇池流去。“曾經在昆明城北盤龍江上游周圍有很多酒坊,昆明非常有名的小曲酒就是用盤龍江水釀造而成的。用盤龍江水澆灌出來的菜特別甜,老昆明人一直推崇的端仕小鍋米線的秘方之一,當時就是只用張官營中的豌豆尖。”風之末端老師回憶道。

回望曾經昆明的老照片,穿過城區從北而來的盤龍江上,還能看到泛舟江上的繁華。下午四五點,盤龍江兩岸炊煙寥寥,這座溫和的城市北角落的農婦們,已經開始為勞作的男人們準備晚餐了。那時出入城北的干道只有龍泉路和穿金路,除了進出的馬車、稀少的自行車外,不少人選擇乘船從盤龍江入城。

旁晚的盤龍江邊,不少小酒館亮起了燈,那時的大老爺們兒相互邀約到小酒館過過酒癮。孩子們做完作業后,結伴順著兩側樓梯來到江邊嬉戲。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