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新區“低碳城市示范區”成長記

當然,一個城市的低碳環保的體現跟河流治理以及排水截污也是分不開的。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呈貢轄區內洛龍河、撈魚河、馬料河(呈貢段)等4條主要入滇河道及10條入滇溝渠都有了大的改觀,尤其是洛龍河、撈魚河、馬料河(呈貢段)等4條主要入滇河道水質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而且岸邊的喬木,河道中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令人賞心悅目:馬料河兩側的綠色植物、水生植物達19種,種植“河長林”180余畝,植樹850余畝;洛龍河更不用說,經過整治,該河入湖口水質從V類變成了地表類水,部分時段水質則達到類。如今,洛龍河每年可為滇池補給1800萬噸清水,從而增加滇池水體動力,提高滇池水體自凈能力,并對滇池水生態起到修復作用。由此來看4大入滇河道形“一心”、“四軸”、“多點”及“多放射狀”的河道綠化網絡格局,呈現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已然成形。

不僅如此,2012年9月呈貢新區還對轄區內4條入滇河流和10條入滇溝渠全面實行“包治臟、包治亂、包綠化”三包責任制及河道、溝渠巡查制度,做到河道清潔有人管,河岸綠化有人護,違法行為有人查。對于河道、溝渠沿岸兩側有村落、居民居住的,由街道與社區、社區與居民小組逐級簽訂責任書,并登記造冊。河道流經企業、商戶、單位、高校、住宅小區的,由街道與企業商戶、單位、高校及小區物業公司簽訂“日常管理”和“兩岸門前三包”責任書。河道溝渠每一段都有責任人,河道溝渠兩側的每一個單位、個人都有具體的責任。

在排水截污方面,為解決呈貢新區給排水問題,昆明將在呈貢新城規劃區范圍內建設兩座自來水廠,分別位于呈貢羅家營附近及呈茂公路旁的雪梨山黑龍譚附近。兩座自來水廠建成后,供水規模可達30萬立方米/d,處理規模可達6萬立方米/d。這兩座污水處理廠合計處理能力可達32萬立方米/d。根據《呈貢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呈貢新區2020年規劃人口為95萬人,城市規劃控制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新城建設面積107平方公里。依據上述要求,呈貢新城2020年需水量將為35.6萬立方米/日,1.3億立方米/年,日污水處理能力需達到32萬噸/日。同時,對于整個新區的污水收集管網及處理設施的規模均按照2020年95萬人口規模進行考慮,將保證該片區的污水充分收集及處理。有業內人士認為,呈貢新區的規劃充分考慮了對接環湖截污、環湖濕地、“四退三環”的要求,建立了片區治污及整個滇池治理的有效聯系。除此之外,呈貢新區低碳示范區在很多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為迎接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呈貢呈貢召開迎接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提升動員大會,將對違法散發張貼小廣告整治專項行動、戶外廣告設施等12項影響城市環境衛生現象開展整治提升專項行動。

呈貢新區建設低碳示范區是大勢所趨

當霧霾籠罩了中國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當PM2.5逼宮API時,對于廣大人民來說再常見不過的藍天、白云卻莫名成了奢侈品。人們在擔憂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會不會繼續惡化之時,又不得不掏錢購買PM2.5口罩、PM2.5空調等防護產品來為環境污染買單。而對于四季如春的昆明來說,至少到目前為止是沒有遭遇過霧霾天氣的困擾的。

作為昆明的第六區,呈貢新區一直以“綠化是第一環境、是第一生態要素、是第一城市品位”為理念,著力推進新區生態環境建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對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發展模式,新新城市走低碳路線是比較明智的也是大勢所趨的。為什么呢?據日本在回顧工業化歷程時稱“先污染后治理”給社會和公眾造成的損害是慘痛的,所付出的代價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資高10倍以上。若我們選擇“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可能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超額支付,因為國情和時代的差異,以及我們所依存的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很可能在理論推算的污染排放峰值到來之前“生態泡沫”已經破裂,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作為一個新新城市,呈貢新區早前就已意識到環境保護比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更合理了,而且呈貢新區在規劃建設中引入了全球大城市普遍認可、正在實踐的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和NMM理念(即:以公交為核心,通過道路網絡、街區結構、功能布局有機結合的規劃設計,減少不必要的機動車出行量,輔以彼此連貫的園林、公共設施等。在交通模式的選擇上,呈貢新區將完善軌道交通、有軌電車系統、城市步行系統、自行車、電瓶車交通等多種公共交通方式)。從目前呈貢新區在低碳城市示范區方面來看,至少它是符合新新城市的發展和所倡導的環保理念的,這也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呈貢將會著生態保護優先、城市整體協調、城市形象提升的原則,把呈貢新區建設成為“低碳城市”,即現代新昆明建設的示范區、科學發展示范區和品質城市示范區。(余秀蓉/云南房網資訊中心)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