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因不斷傳承的歷史文化,讓其更有韻味。在昆明這座素有“春城”美譽的城市里,能真實寫照老昆明人的慢生活,牽動老昆明人家鄉情,莫過于“鄉街子”這種臨時性的貿易活動。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昆明為數不多的幾個傳統“鄉街子”:關街、馬街、龍頭街、海源寺及小板橋等,正在漸漸的消失。在昆明人的記憶里,老關街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存在了,已于2007年3月被集中整治并關閉,后又由和甸營村等村利用空地、鄉村道路自發組織形成新的集貿市場,市場趕集日為每周六。當時,該市場未經相關行政部門審批,屬于臨時市場。主要進行各類農副產品及生活用品的批發和零售交易。
因趕集日市場人員密集、秩序混亂,存在重大治安、消防、交通及公共衛生隱患。同時,根據昆明市城市規劃,新自發形成的關街集貿市場位于昆明巫家壩城市副中心土地一級開發范圍內,2015年就被市政府列入啟動征遷區域,所占用土地為規劃建設的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地塊。目前該區域相關土地及地上建構筑物已依法實施征收補償,即將開工建設。
經關上街道辦事處、關上社區居委會及關上村、香條前村、和甸營村共同研究決定,自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當日起,新自發形成的關街集貿市場將永久關閉取締,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到該區域擺攤設點從事經營活動。
如今,面對即將關閉取締的關街,在最后一個趕集日里,透過熙熙攘攘穿梭其中的趕集人,大家似乎都在感受這最后的趕集味道!